
【醫】 nasioalveolar
【醫】 nasal points; nasion; radices nasi; root of nose
【醫】 alveol-; alveolar cavity; alveoli; alveolo-; alveolus; alveolus dentis
odontobothrion; odontobothrium; phatna; phatnoma; tooth sockets
鼻根牙槽是解剖學領域的重要術語,指代鼻腔底部與上颌牙槽突相連的骨性結構。該術語由兩部分構成:"鼻根"(nasal root)指鼻腔起始端的骨質區域,位于兩眶之間;"牙槽"(alveolar process)特指上下颌骨承載牙齒的凹陷部分。
根據《道蘭氏醫學詞典》(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第34版定義,牙槽突是上下颌骨包含牙窩的弓形骨突,其骨密度與牙齒穩定性直接相關。而鼻根作為顱面測量的基準點,在正畸學和法醫人類學中具有定位價值。
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研究顯示,鼻根牙槽區域的發育異常可能導緻多種口腔颌面疾病。該區域骨質的吸收程度直接影響義齒固位和種植體成功率,在臨床修複中需進行三維影像評估。
以下是對“鼻根”和“牙槽”的詳細解釋:
解剖學定義
鼻根指鼻梁上端與額部相連的部位,位于兩眼眶之間,是額鼻縫和正中矢狀面的交點。這一區域在面部骨骼結構中起連接作用,常用于人類學或醫學測量(如鼻根點定位)。
佛教術語
佛教将“鼻根”歸為“六根”之一,代表嗅覺感官功能,是人與外界産生感知的生理基礎之一。例如,佛教修行中強調對六根的淨化。
牙槽骨的定義與功能
牙槽骨是上颌骨下緣和下颌骨上緣鑲嵌牙根的部位,屬于人體骨骼中代謝最活躍的部分。其結構會隨牙齒生長、脫落或矯正而動态變化,主要成分為無機物(如鈣質)和少量膠原蛋白。
臨床意義
牙槽骨的吸收或萎縮可能導緻牙齒松動、脫落,常見于牙周病或老年人群。因此,口腔醫學中常通過植骨術或種植牙修複牙槽骨功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