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果楊梅皮英文解釋翻譯、蠟果楊梅皮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nyrtle-wax bark
分詞翻譯:
蠟的英語翻譯:
candle; cere; wax
【化】 wax
【醫】 cera; cero-; wax
果的英語翻譯:
fruit; really; resolute; sure enough
楊梅的英語翻譯:
arbutus
【醫】 Myrica rubra Sieb.et Zucc.
皮的英語翻譯:
hull; husk; leather; naughty; peel; skin; surface; tegument
【醫】 commune integumentum; Cort.; cortex; cortices; cutis; derm; derma-
dermat-; dermato-; dermo; integument; integumentum; skin
專業解析
蠟果楊梅皮(Làguǒ Yángméi Pí)是一個植物學及傳統藥用領域的專業名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
植物來源
指蠟果楊梅(Myrica esculenta)的樹皮。蠟果楊梅是楊梅科(Myricaceae)楊梅屬(Myrica)的一種常綠喬木或灌木,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如雲南、廣西、廣東、福建)、印度、尼泊爾等地區。其果實表面常被有蠟質腺體或瘤狀突起,故得名“蠟果”【參考《中國植物志》】。
-
傳統藥用價值
在傳統醫藥體系(如中藥、印度阿育吠陀醫學)中,蠟果楊梅皮被認為具有藥用價值。其性味多記載為苦澀、性平或微溫。主要傳統功效包括:
- 收斂止血:用于治療外傷出血、消化道出血(如便血、吐血)、崩漏等【參考《中華本草》】。
- 澀腸止瀉:用于治療久瀉久痢。
- 消炎抗菌:民間用于治療痢疾、腸炎、皮膚潰瘍等炎症【參考地區性民族藥物志】。
- 其他用途:部分地區也用于治療牙痛、濕疹等。
-
英文對應術語
在漢英詞典或專業文獻中,“蠟果楊梅皮”通常譯為:
- Bark of Wax Myrtle (或Wax Myrtle Bark)
- Bark of Myrica esculenta (學名直譯,更精确)
- Bayberry Bark (需注意,Bayberry 在英語中常指北美楊梅 Myrica pensylvanica,存在同名異物情況,精确表達需用學名)。
權威性參考來源:
- 《中國植物志》 (Flora of China):提供蠟果楊梅 (Myrica esculenta) 的植物學分類、形态特征及地理分布等權威信息。
-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編纂的中藥典籍,收錄了楊梅屬植物(包括蠟果楊梅)樹皮的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等傳統藥用知識。
- 地區性民族藥物志/地方中藥志:如《雲南中藥資源名錄》、《廣西藥用植物名錄》等,記載了蠟果楊梅皮在民間的具體應用。
- 植物學/藥學數據庫:如 Kew Science's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POWO) 提供 Myrica esculenta 的全球分布和分類信息;PubMed/CNKI 可檢索相關藥理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蠟果”和“楊梅皮”的詳細解釋:
蠟果
定義:蠟果是一種工藝品,用蠟制成各種蔬菜、水果的仿真模型,常用于裝飾或展示。
特點:
- 材質為蠟,通過工藝塑造出逼真的果蔬造型。
- 常見于商業展示、教學模型或家居擺件中。
楊梅皮(楊梅樹皮)
來源:為楊梅科植物楊梅(學名:Myrica rubra)的樹皮或根皮,全年可采,鮮用或曬幹入藥。
功效與作用(綜合多來源整理):
- 行氣活血:用于脘腹疼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
- 解毒消腫:可緩解瘡瘍腫痛、痄腮(腮腺炎)、燙傷及皮膚感染。
- 止血收斂:對外傷出血、鼻衄(鼻出血)、崩漏(子宮出血)等有輔助療效。
- 清熱利濕:適用于濕熱引起的黃疸、痢疾、洩瀉等症狀。
- 抗菌消炎:含生物活性成分,對細菌性炎症有一定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湯9-15克,或浸酒、制丸。
- 外用:煎湯熏洗、漱口或研末調敷。
補充說明
- 楊梅樹皮與楊梅果實:兩者來源相同但用途不同,楊梅果實主食用,樹皮則多作藥用。
- 注意:藥用需遵醫囑,避免自行使用;蠟果為工藝品,不可食用。
如需更詳細資料,可參考中醫中藥網或相關權威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