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Vallisneria spiralis L.
苦草(kǔ cǎo)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詳解
一、植物學定義與特征 (Botanical Definition & Characteristics)
苦草,學名 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是水鼈科(Hydrocharitaceae)苦草屬(Vallisneria)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其名稱源于葉片略帶苦味的特性。主要特征包括:
來源:《中國植物志》英文版(Flora of China)
二、藥用價值與中醫釋義 (Medicinal Value & TCM Interpretation)
在傳統中醫藥中,“苦草”亦指菊科植物 Ixeris polycephala Cass. 的全草,别名“多頭苦荬菜”。其性味苦、寒,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來源:《中華本草》(Chinese Materia Medica)、《中藥大辭典》
三、漢英翻譯與術語對照 (Translation & Terminology)
漢英詞典中,“苦草”的對應譯法需根據語境區分:
四、權威參考文獻 (Authoritative References)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直接鍊接,以上文獻可通過學術數據庫如CNKI、PubMed或權威出版社官網檢索确認。)
苦草是一種具有多重價值的水生植物,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苦草(學名:Vallisneria natans)是水鼈科苦草屬的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别稱鞭子草、扁草、蓼萍草。主要分布于中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地的溪流、湖泊等水域環境。
苦草全草可入藥,主要功效包括:
古代文獻如《齊民要術》記載其與農事關聯的諺語:“甘草先生則麥熟,苦草先生則人疫”(苦草指黃蒿),明清詩詞中也常作為意象出現。
提示:如需具體藥用配伍或種植方法,建議參考專業中醫藥典籍或農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