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cetabular notch; cotyloid notch; incisura acetabuli
髋臼切迹(Acetabular notch)是人體髋臼結構中的重要解剖标志,指髋臼下緣的骨性缺口,呈馬蹄形凹陷。該結構在髋關節功能中承擔關鍵作用:其缺口處由髋臼橫韌帶封閉,形成完整的環形關節面以容納股骨頭。從胚胎發育角度看,髋臼切迹的形成與髋臼骨化中心的不完全閉合相關,這一特征在哺乳動物骨骼中具有進化保守性。
根據《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第42版記載,髋臼切迹的解剖尺寸存在性别差異,成年男性平均寬度為12.3±1.7mm,女性為11.8±1.5mm,這種差異與骨盆整體形态學特征相關。臨床影像學中,CT三維重建技術可清晰顯示切迹形态,其完整性與髋臼發育不良、退行性關節炎等病症存在顯著相關性。
該結構内緣為閉孔血管神經束的穿行通道,手術入路選擇需特别注意避免損傷這些結構。現代關節置換術中,髋臼假體的定位常以髋臼切迹作為重要參考标志。
髋臼切迹是髋臼解剖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髋臼切迹位于髋臼下緣,呈缺口狀結構。它是髋臼邊緣的骨性凹陷,通常雙側對稱分布,正常生理情況下并非骨折或病變表現。
髋臼切迹的異常可能提示發育問題或外傷,如髋臼橫韌帶損傷可能影響關節穩定性。此外,在骨科手術(如髋臼假體植入)中需注意保護切迹周圍結構,避免損傷血管神經。
如需更全面的解剖學細節或臨床案例,可參考骨科專業文獻(如、3、4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