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角提肌(Levator anguli oris)是位于人類面部的一對薄而扁平的骨骼肌,屬于口周肌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英文名稱為"Levator anguli oris muscle",詞源來自拉丁語"levator"(提升者)、"angulus"(角)和"oris"(口腔的),字面含義為"口角提升肌"。
從解剖學角度,該肌肉起源于上颌骨犬齒窩,肌纖維向下外側延伸,最終止于口角處的皮膚和黏膜,以及鄰近的口輪匝肌纖維。其主要功能包括:
在神經支配方面,口角提肌由面神經(Facial nerve)的頰支控制,血供主要來自面動脈的分支。臨床醫學中,該肌肉的損傷可能導緻口角不對稱、笑容畸形等臨床表現,在整形外科修複和牙科咬合重建中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根據《格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第42版記載,該肌肉與顴大肌、顴小肌共同構成面部表情的上提肌群,其肌纖維走向與功能發揮存在個體解剖變異。在口腔颌面外科領域,正确識别該肌肉的走行對預防醫源性面神經損傷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口角提肌是位于口角(嘴角)周圍的一組肌肉,主要功能是提升或上拉嘴角,參與面部表情(如微笑)的塑造。以下是詳細解析:
口角提肌并非單一肌肉,而是包括顴大肌、顴小肌、提上唇肌等協同作用的肌群。它們通過收縮将口角向上、向外牽拉,形成微笑或嘴角上揚的表情。例如:
口角提肌與降口角肌(DAO)在口角交彙點(modiolus)形成力學平衡。正常情況下,提肌與降肌的協調收縮維持口角位置;若降肌過度活躍(如衰老或肌肉代償),會導緻口角下垂,此時可通過肉毒素注射削弱降肌,間接增強提肌作用,改善下垂外觀。
在醫美領域,常通過注射肉毒素至降口角肌,減少其對提肌的拮抗作用,從而在靜态或輕微微笑時實現口角自然上揚。這種治療需精準掌握劑量和注射位點,避免影響其他表情肌功能。
肌肉功能受神經調控、年齡及生活習慣影響(如長期單側咀嚼可能導緻肌力失衡)。若需進一步了解肌肉訓練或治療細節,建議咨詢專業醫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