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dictaphone
dictate; dictate sth. to sb.; oral instruction
gramophone; phonograph
【醫】 phonograph
口授留聲機(Dictaphone)是早期語音記錄設備的專有名詞,特指通過機械錄音方式存儲口述内容的裝置。其英文名稱為"Dictaphone",由"dictate"(口述)和"phone"(聲音)組合而成,該術語最早見于20世紀初美國哥倫比亞留聲機公司推出的商用産品線。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釋義,該設備主要用于商業場景中,通過蠟質圓筒記錄管理者或文員的語音指令,供秘書後續謄寫整理。美國國會圖書館檔案顯示,該技術衍生自托馬斯·愛迪生1877年發明的錫箔留聲機,後經多次改進将錄音介質疊代為硬蠟筒和藍蠟盤。
現代語言學家David Crystal在《英語語言百科全書》中指出,這類設備在20世紀30-60年代達到應用巅峰,其工作流程包含三個技術環節:聲波震動切割紋路、金屬電鑄制模、蟲膠唱片批量壓制。美國專利局數據庫記載,1947年推出的Dictaphone Time-Master型號首次實現磁帶錄音技術商用化,标志着設備從機械式向電磁式演進。
“口授留聲機”并非現代常用詞彙,但可拆解為“口授”和“留聲機”兩部分進行解釋,并結合曆史背景推測其含義:
“留聲機”的基本定義
留聲機是愛迪生于1877年發明的電動設備,用于播放或錄制聲音。其原理是通過唱針讀取旋轉唱片上的刻槽振動,将機械能轉換為聲波。早期留聲機使用錫箔紙或蠟筒記錄聲音,需通過口述、演奏等方式将聲波刻錄在介質上。
“口授”的關聯性
“口授”指以口頭形式傳遞信息。結合留聲機的功能,“口授留聲機”可能指代早期用于直接錄制口述内容的設備。例如,愛迪生最初設計的留聲機原型,需使用者對着收音器大聲說話,聲波振動帶動刻針在蠟筒上留下凹槽,實現聲音的即時錄制與回放。
曆史背景與用途
19世紀末的留聲機主要應用于辦公錄音、語音存檔等領域,而非音樂播放。因此,“口授留聲機”可能強調其語音記錄功能,如記錄會議内容、重要信件口述等,屬于早期錄音技術的實踐形态。
與現代術語的差異
當代類似設備多稱為“錄音機”或“語音記錄儀”,而“口授留聲機”更偏向描述早期機械式錄音裝置,需手動操作且介質為物理載體(如蠟筒、唱片),與現代電子錄音技術有顯著區别。
“口授留聲機”可理解為一種通過口述直接錄制聲音的早期留聲設備,體現了19世紀末機械錄音技術的核心功能。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曆史型號或技術細節,建議查閱愛迪生留聲機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