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aerial discharge
empty; hollow; air; for nothing; vacancy
【計】 empty; null
【醫】 keno-
【經】 for nothing
be hit by; fit exactly; hit; suffer
【計】 medium
【化】 meso-
【醫】 coup; stroke
discharge
【化】 discharge
【醫】 discharge
空中放電(kōngzhōng fàngdiàn)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對應"atmospheric discharge"或"corona discharge",指電荷在非固體介質中的釋放現象。根據《牛津漢英科技大詞典》的定義,該術語包含兩種典型場景:一是自然環境中雲層與地面間的閃電現象,英文标注為"lightning discharge";二是高壓設備在空氣中産生的持續性微弱放電,英語稱為"corona discharge"《現代電力工程術語手冊》。
從物理學角度,空中放電需滿足電場強度超過空氣擊穿阈值(約3×10⁶ V/m),其過程遵循帕邢定律公式: $$ P = frac{V}{d cdot p} $$ 其中P為擊穿電壓與氣壓、間隙距離的乘積關系,V為放電電壓,d為電極間距,p為氣體壓強《高電壓工程原理》(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這種現象在電力傳輸線路、避雷針設計及航空航天靜電防護中具有重要工程應用價值。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0050-212)将空中放電歸類為"無約束氣體放電",區别于真空放電和固體介質擊穿。美國國家氣象局數據顯示,全球每秒約發生100次雲間或雲地閃電放電,驗證了該現象在自然界的普遍性《大氣電學基礎》(氣象出版社,2019)。
“空中放電”是一個物理學術語,指在空氣中發生的電荷釋放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空中放電是自然界或實驗中,帶電體通過空氣介質釋放電荷的過程。當帶電體(如雲層)積累的電荷達到空氣擊穿電壓時,電荷會以電流形式通過空氣形成放電路徑。例如,閃電就是典型的空中放電現象。
在非物理語境中,“放電”也比喻人對異性釋放吸引力,但此用法與空中放電無直接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放電的數學公式(如電場強度計算),可參考物理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