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air pollu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計】 air pollution
【化】 aerial contamination; air contamination; air pollution
【醫】 air pollution
inspect; prison; supervise; watch
infer; measure; survey
system; scheme
【計】 system
【化】 system
【醫】 system; systema
【經】 channel; system
空氣污染監測系統(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System)是指用于實時或定期檢測、分析和報告大氣環境中污染物濃度及相關氣象參數的技術體系。該系統通過部署傳感器網絡、數據采集設備和分析平台,對空氣中的顆粒物(PM2.5、PM10)、氣态污染物(SO₂、NO₂、O₃、CO)等進行量化評估,為環境管理、公共健康預警及政策制定提供科學依據。
固定站、移動監測車及便攜式設備構成硬件基礎,例如β射線法PM2.5監測儀、紫外熒光法SO₂分析儀等,實現污染物高精度采集。
通過物聯網技術實時傳輸數據至雲平台,結合大數據算法識别污染趨勢,如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國家空氣質量聯網監測管理平台。
遵循《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範》(HJ 818-2018),定期校準設備并參與國際比對,确保數據可靠性(生态環境部,2023)。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該系統是評估PM2.5暴露與呼吸疾病關聯的關鍵工具,指導各國修訂空氣質量标準(WHO《空氣質量指南》,2021)。
通過時空數據分析鎖定污染源,如京津冀地區依托監測網絡識别工業排放熱點,推動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清華大學研究,2022)。
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全球空氣質量監測倡議”整合多國系統數據,協同應對跨境污染(UNEP報告,2024)。
當前系統正向高分辨率、智能化發展。例如,MIT團隊開發的納米傳感器可實現污染物成分實時解析(MIT News,2023),而歐盟“Copernicus”計劃通過衛星遙感補充地面監測盲區(European Space Agency,2025)。
權威來源:
空氣污染監測系統是一種通過自動化技術對大氣污染物進行實時、連續監測的綜合性網絡系統。其核心功能是收集、分析和傳輸空氣質量數據,為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以下從五個方面詳細解釋:
系統構成 由監測子站、監測中心和數據通信系統三部分組成:
監測指标 主要檢測污染物包括:
技術特點
布點原則 根據《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範》要求:
應用價值
該系統已形成"國家-省-市"三級監測網絡,2024年全國監測站點超5000個,數據公開平台日均訪問量超千萬次,成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