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air draft
air; airspace; atmosphere
【化】 air
【醫】 aer-; aero-; air; physo-
be well ventilated; divulge information; draught; ventilate; ventilation
aeration; airiness
【計】 airmoving; ventilating
【醫】 ventilate; ventilation
"空氣通風"在漢英詞典語境中指通過空氣流動實現環境氣體交換的系統化過程。根據《牛津漢英大詞典》,該術語對應英文"air ventilation",由"空氣(air)"和"通風(ventilation)"構成複合詞,特指利用機械或自然方式促使室内外空氣循環的技術手段。
在中國建築标準設計研究院的《民用建築通風設計規範》中,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1) 新風引入量需滿足人均30m³/h的衛生标準;(2) 氣流組織應符合ΔT≤3℃的溫差控制要求;(3) 系統需配備PM2.5過濾裝置。美國ASHRAE标準62.1-2022進一步規定,有效通風率應達到ACH(空氣置換率)0.35次/小時以上。
從環境工程學角度,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顯示,合理通風可使室内CO₂濃度控制在1000ppm以下,相較自然通風可提升空氣品質指數(AQI)達47%。世界衛生組織《室内空氣質量指南》強調,通風系統需實現VOCs(揮發性有機物)濃度低于300μg/m³的保障目标。
“空氣通風”指通過自然或人工方法促進室内外空氣交換,以改善環境質量的技術手段。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定義
空氣通風的核心目标是實現空氣流通,通過引入新鮮空氣并排出污染空氣,調節室内溫濕度、降低污染物濃度。其技術手段包括利用自然風力(如開窗)或機械裝置(如排風扇、空調系統)。
分類與方法
應用場景
重要性
通風不足會導緻室内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細菌滋生,甚至引發“病态建築綜合征”(如頭痛、疲勞)。合理的通風設計還能節能降耗,例如利用自然通風減少空調使用。
擴展提示:不同場景需選擇適宜通風方式。例如,廚房宜用機械排風快速除油煙,而卧室可通過開窗實現自然換氣。更多技術細節可參考公共衛生或建築領域的專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