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eudiometry
air; airspace; atmosphere
【化】 air
【醫】 aer-; aero-; air; physo-
【化】 purity
【醫】 purity
【經】 fineness
mensuration
【機】 measurement
空氣純度測定法(Air Purity Measurement Methods)指通過科學手段量化分析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系統性技術,其核心是依據國際公認的化學、物理或生物檢測原理評估空氣質量。該方法通常包含以下關鍵要素:
原理與分類
測定法基于光譜分析(如紅外吸收法、電化學傳感(如二氧化氮傳感器)和顆粒物計數技術(如激光散射法)。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發布的《空氣質量監測标準》,主流方法分為主動采樣(active sampling)和被動采樣(passive sampling)兩類。
核心指标
測量對象涵蓋PM2.5/PM10(懸浮顆粒物)、VOCs(揮發性有機物)及SO₂/NOx(酸性氣體)。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空氣質量指南》建議将臭氧(O₃)和鉛(Pb)納入長期監測體系。
标準化流程
中國國家标準GB 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标準》規定,檢測需經過采樣、預處理、實驗室分析和數據校準四階段,其中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被列為VOCs檢測的金标準。
權威參考來源
國際标準化組織(ISO)發布的ISO 16000系列标準詳細規範了室内空氣檢測流程,而歐盟EN 15267認證體系則對監測設備的精度提出了分級要求。
注:實際應用中需優先采用國家生态環境部公示的最新檢測規範文件。
空氣純度測定法是指用于檢測和分析空氣中各成分含量及污染物濃度的技術方法,主要目的是評估空氣的潔淨度或污染程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分類
常用技術示例
應用場景
若需查看具體标準文件(如STAS 11194-1979)或技術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網頁獲取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