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ore distribution
aperture; bore; foramen; hole; os; ostium; vulva
【化】 hole; opening
【醫】 apertura; aperturae; aperture; bore; coel-; foramen; foramina; hiatus
mesh; opening; pore; Pori; porosity; porus; trema
【化】 distribution
【醫】 distribution; supply
孔分布(pore distribution)是材料科學領域的重要概念,指多孔材料内部孔隙結構的空間排列特征,包括孔徑尺寸、形狀及連通性等參數。該術語在漢英詞典中對應英文翻譯為"pore size distribution"或"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常見于納米材料、催化劑和吸附劑等專業領域的研究文獻。
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對多孔材料的分類标準[來源1],孔分布通常分為三個等級:微孔(<2 nm)、介孔(2-50 nm)和大孔(>50 nm)。美國國家标準技術研究院(NIST)在《材料表征手冊》中指出[來源2],孔分布的測定常采用氮氣吸附-脫附法(BET法)和壓汞法,其中BET法特别適用于微孔與介孔分析,而壓汞法則更適合大孔結構的表征。
中國國家标準GB/T 21650.2-2008《壓汞法和氣體吸附法測定固體材料孔徑分布和孔隙度》[來源3]明确規定,完整的孔分布報告應包含孔徑分布曲線、孔隙體積、比表面積等核心參數。清華大學材料學院在《多孔材料導論》教材中強調[來源4],理想的孔分布應具備分級結構特征,即不同尺度的孔隙協同作用,這種結構在锂離子電池電極材料和工業催化劑設計中具有關鍵作用。
“孔分布”是材料科學和化學工程領域的專業術語,指材料内部孔隙結構的特征,具體解釋如下:
孔分布指材料中不同孔徑(孔隙大小)的分布情況,通常以數量或體積的百分比形式表示。它反映了材料内部孔隙的均勻性及結構特征,對吸附、催化、過濾等性能有重要影響。
常用測定方法包括:
如需更完整的實驗方法或公式推導,可參考材料表征相關文獻或專業教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