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腸臭埃希氏杆菌英文解釋翻譯、腸臭埃希氏杆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Bacillus colofoetidus; Escherichia colofoetida

分詞翻譯:

腸的英語翻譯:

bowel; bowels; entrails; intestine
【醫】 bowel; entero-; enteron; gut; intestine; intestinum; tharm

臭的英語翻譯:

【醫】 bromo-; osmyl

埃希氏杆菌的英語翻譯:

【醫】 Escherich's bacillus

專業解析

腸臭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是大腸杆菌的特定菌株或描述性名稱,其核心特征在于代謝過程中産生具有腐敗性、惡臭氣味的化合物。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及微生物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學名解析與定義

  1. 漢英對照

    • 腸臭:直譯為 "Intestinal Foul/Odor",指該菌在腸道内代謝時産生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氫、甲硫醇)或吲哚類物質,引發腐敗性惡臭。
    • 埃希氏杆菌:即 "Escherichia",源自發現者德國微生物學家Theodor Escherich的姓氏,中文規範譯名為“埃希氏菌屬”。
    • 完整學名:Escherichia coli(縮寫 E. coli),中文标準名稱為“大腸埃希氏菌”,簡稱“大腸杆菌”。
  2. 菌株特性

    “腸臭”并非正式分類術語,而是描述該菌株的代謝表型:

    • 部分 E. coli 菌株因攜帶特定酶基因(如色氨酸酶),可将色氨酸分解為吲哚,進一步轉化為糞臭素(3-甲基吲哚),産生典型糞臭味。
    • 部分菌株通過硫酸鹽還原途徑生成硫化氫(H₂S),加劇腐敗氣味。

二、生物學特性與緻病性

  1. 正常與緻病性區分

    • 共生菌株:多數大腸杆菌是人及動物腸道正常菌群,參與維生素合成與病原體抑制。
    • 緻病菌株:緻“腸臭”的菌株可能屬于産腸毒素型(ETEC)、腸緻病型(EPEC) 等,其代謝産物不僅産生異味,還可損傷腸黏膜,導緻腹瀉、炎症。
  2. 代謝機制

    惡臭主要源于兩類代謝産物:

    • 吲哚類:色氨酸 → 吲哚 → 糞臭素(惡臭來源之一)。
    • 硫化物: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 硫化氫(具腐蛋氣味)。

三、臨床與公共衛生意義

  1. 感染與診斷

    • “腸臭”特性可作為實驗室初步鑒定指标:在SS瓊脂或HE瓊脂培養基上,産硫化氫菌落呈黑色中心。
    • 緻病性菌株需通過毒力基因檢測(如 stxeae 基因)确認。
  2. 傳播與防控

    • 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污染水源、食物)。
    • 防控需注重食品衛生、飲用水消毒及抗生素合理使用(因耐藥性問題突出)。

權威參考文獻

  1. 微生物代謝機制

    Bacterial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 - NCBI Bookshelf

  2. 硫化氫檢測方法

    Clinical Microbiology Procedures Handbook - ASM Press

  3. 緻病性大腸杆菌分類

    WHO Guidelines on E. coli Pathotypes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4. 吲哚代謝途徑

    Molecular Basis of Indole Production -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

  5. 公共衛生防控

    CDC: E. coli Infection Prevention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網絡擴展解釋

“腸臭埃希氏杆菌”可能是“大腸埃希氏菌”的誤寫,正确名稱為大腸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俗稱大腸杆菌。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特性

  1. 生物學分類
    大腸埃希氏菌屬于革蘭氏陰性杆菌,需氧兼性厭氧,具有菌毛和運動能力。它是人類和動物腸道中的常見菌群,正常情況下無害甚至有益,如參與維生素K和B的合成。

  2. 緻病性分類
    分為非緻病性和緻病性兩類:

    • 非緻病性:腸道正常菌群,維持腸道微生态平衡;
    • 緻病性(緻瀉性):包括腸産毒性(ETEC)、腸緻病性(EPEC)、腸出血性(EHEC)等5類,可引發腹瀉、出血性腸炎等。

緻病機制與症狀

  1. 感染條件
    當免疫力下降、攝入污染食物/水(如未煮熟的肉類、生牛奶)時,緻病菌株會大量繁殖。

  2. 常見症狀

    • 腸道感染:腹瀉(水樣便或血便)、腹痛、惡心、嘔吐、發熱;
    • 其他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如膀胱炎、腎盂腎炎)、膽囊炎,少數可能引發關節炎或腦膜炎。

治療與預防

  1. 治療措施

    • 輕症: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
    • 重症:使用抗生素(如喹諾酮類、頭孢類),但需注意耐藥性。
  2. 預防建議

    • 飲食衛生:避免生食,肉類和牛奶需徹底加熱;
    • 水源管理:确保飲用水潔淨,避免接觸污染水體。

其他應用

大腸埃希氏菌常作為衛生檢測指标,用于評估水質或食品的污染程度。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菌株或臨床案例,可參考來源(緻瀉性分類)及(治療藥物)。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