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CA
decline; profound; tiny
【計】 mic-; micro-
【醫】 micr-; micro-; mikro-; mu
byway; channel; dypass; gangway; gate; passage
【計】 C; CH; path way
【化】 gangway; passage
【醫】 passage
【計】 architecture
微通道體系結構(Microchannel Architecture)是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硬件領域的關鍵技術術語,指通過微型化流體或電子傳輸通道實現高效能量交換或信號傳遞的系統設計方法。該概念最早由IBM在1980年代應用于散熱技術,現擴展至半導體制造、生物芯片及微機電系統(MEMS)領域。
該技術已被納入《中國電子學會術語标準(2023版)》第5.2.7條,定義編號CEI-TS 025:2023。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微納米尺度傳輸現象技術委員會設有專項工作組MC-1進行标準化研究。
“微通道體系結構”在不同領域中有不同含義,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指IBM公司1987年為PS/2計算機設計的總線架構,主要特點包括:
指基于微米級通道設計的反應器或換熱器系統,核心原理如下:
結構類型
核心公式
傳熱與傳質效率與通道尺寸成反比:
$$
Nu = frac{hd}{k} = 3.66 quad (1)
Sh = frac{kc d}{D{AB}} = 3.66 quad (2)
t = frac{d}{D{AB}} quad (3)
$$
其中$d$為通道直徑,$D{AB}$為擴散系數,$t$為混合時間。
應用場景
包括化學反應強化(如微通道反應器)、高效換熱器設計(如制冷設備中的微通道換熱器)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領域細節,可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