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萎靡"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listless; languid",指精神不振、缺乏活力的狀态。根據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詞既可形容人的生理狀态如"他熬夜後顯得萎靡",也可引申指社會風氣的頹廢現象。
從語義演變看,《牛津英漢漢英詞典》指出其英語對應詞"languid"源自古法語"languir",本義為"衰弱",現代用法強調活力缺失導緻的動作遲緩。外研社《漢英詞典》第三版補充其醫學語境用法,如描述"萎靡症狀"(listless symptoms)常伴隨貧血或睡眠障礙出現。
在語用層面,該詞具有雙重指向性:既可作謂語動詞"神情萎靡",也可作定語構成"萎靡的經濟數據"。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語料庫顯示,近十年該詞在社科文獻中的使用頻率提升37%,多用于分析社會心理狀态。
“萎靡”是一個形容詞,拼音為wěi mǐ,主要用于描述精神不振作、意志消沉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還可用于比喻抽象事物的衰退,如生産力、士氣等,需結合語境理解。在成語“萎靡不振”中,進一步強調持續的低落狀态。
如需更多例句或翻譯(如英語“dispirited”),可參考權威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