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螺旋體英文解釋翻譯、微螺旋體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Spirochaeta minutum
分詞翻譯:
微的英語翻譯:
decline; profound; tiny
【計】 mic-; micro-
【醫】 micr-; micro-; mikro-; mu
螺旋體的英語翻譯:
helicoid; spirochaete
【醫】 spirochete
專業解析
微螺旋體(Microspirochete)的漢英詞典釋義與學術解析
一、術語定義與基本概念
“微螺旋體”是微生物學中對一類螺旋狀細菌的統稱,英文對應“Microspirochete”或更常用的“Spirochete”(螺旋體)。其核心特征為:
- 形态結構:細長、螺旋形或波浪狀的革蘭氏陰性菌,細胞直徑通常為0.1–0.5微米,長度5–250微米 。
- 運動機制:依靠内鞭毛(endoflagella) 在周質空間旋轉驅動,實現螺旋式前進,具有高度運動性 。
二、分類學與代表性物種
微螺旋體屬于螺旋體門(Spirochaetes),包含多個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屬:
- 密螺旋體屬(Treponema)
- 代表物種:Treponema pallidum(梅毒螺旋體),引起梅毒 。
- 疏螺旋體屬(Borrelia)
- 代表物種:Borrelia burgdorferi(伯氏疏螺旋體),引發萊姆病 。
- 鈎端螺旋體屬(Leptospira)
- 代表物種:Leptospira interrogans,導緻鈎端螺旋體病(鈎體病) 。
三、生物學特性與緻病機制
- 培養特性:多數為厭氧或微需氧菌,體外培養困難,需特殊培養基(如BSK培養基)。
- 緻病性:通過侵入黏膜或皮膚破損處感染宿主,部分物種可穿透血腦屏障,引發神經系統病變 。
- 免疫逃避:表面蛋白高頻變異(如Borrelia的VlsE蛋白),逃避宿主免疫應答 。
四、臨床與公共衛生意義
微螺旋體相關疾病呈全球分布,防控挑戰包括:
- 診斷難點:早期症狀非特異(如發熱、皮疹),血清學檢測存在窗口期 。
- 治療原則:青黴素類抗生素為首選(如梅毒用苄星青黴素),但需警惕吉海反應 。
- 防控策略:媒介控制(蜱、虱)、疫區疫苗接種(鈎體病)及暴露後預防 。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 微生物學教材:Madigan, M. T., Brock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s (16th ed.), Pearson, 2021. (形态與分類)
- 《臨床微生物學手冊》:Versalovic, J.,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SM Press, 2019. (運動機制與培養)
- CDC梅毒指南: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yphilis – CDC Fact Sheet", 2023. (緻病性與治療)
-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Steere, A. C., "Lyme Disease", NEJM, 2001. (疏螺旋體緻病機制)
- WHO鈎體病報告: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eptospirosis: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2020. (流行病學與防控)
- 《細菌學雜志》:Charon, N. W., "Spirochete Motility", Journal of Bacteriology, 2012. (内鞭毛機制)
- 《自然綜述·微生物學》:Radolf, J. D., "Immune Evasion by Borrelia burgdorferi",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12. (免疫逃避)
- 臨床感染病指南:Wormser, G. P., "Diagnosis of Lyme Disease",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9. (診斷挑戰)
- 《柳葉刀》:Ghanem, K. G., "Management of Adult Syphilis", The Lancet, 2021. (治療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微螺旋體”這一術語在現有搜索結果中并未被明确提及,但結合“螺旋體”的通用定義及分類,可能指螺旋體中形态更微小或分類學中某一屬的特定類型。以下是綜合解釋:
-
基本定義
螺旋體(Spirochete)是一類介于細菌與原蟲之間的單細胞微生物,其共同特征是細長、柔軟、呈螺旋狀或波狀彎曲,且具有運動能力。根據分類,螺旋體可分為密螺旋體(如梅毒病原體)、疏螺旋體(如萊姆病病原體)、鈎端螺旋體(細螺旋體屬)等。
-
可能的“微螺旋體”指向
若“微”強調形态特征,可能指鈎端螺旋體屬(Leptospira),其直徑通常小于0.1微米,屬于細螺旋體類,可引起鈎端螺旋體病。此外,某些緻病性螺旋體(如梅毒螺旋體)在特定生長階段也可能呈現更微小的形态。
-
緻病性與研究意義
螺旋體多與人類疾病相關,例如梅毒、萊姆病、回歸熱等,主要通過破壞宿主細胞或釋放毒素緻病。研究其結構與運動機制(如内鞭毛)對開發針對性藥物有重要意義。
建議:若需更專業的分類或特定菌種信息,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或查閱微生物學分類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