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mishandling
disobey; act against; go against; run against; infract; infringe; offend
transgress; violate
【計】 infringement
【經】 breach; non-observance; violate
carry; fortune; luck; motion; movement; use; wield
guild regulations
【經】 professional etiquette
order; rule
【化】 range
"違反運行規程"是電力、交通、工業制造等領域常用的專業術語,指在操作設備或執行工作任務時未遵守預先制定的标準化操作流程。根據《牛津漢英技術大辭典》的定義,該術語對應英文"violation of operating procedures",特指因故意疏忽或操作失誤導緻标準作業程式未被正确執行的行為。
該行為包含三個構成要件:首先主體須為具備操作資質的人員(如電工、列車駕駛員);其次存在未按書面規程執行的客觀事實(例如跳過設備自檢步驟);最後該行為可能引發安全隱患或設備故障(參考《現代漢英綜合大詞典》關于工業安全條款的釋義)。在航空領域,國際民航組織(ICAO)将其細化為12類違規情形,包含未按規定高度飛行、違規穿越跑道等具體行為模式。
典型法律後果包含行政處分(《安全生産法》第94條)、民事賠償(《民法典》第1168條)及重大事故中的刑事責任(《刑法》第134條)。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度全球制造業事故中32%與違反運行規程直接相關。
“違反運行規程”指在操作或管理過程中未遵守既定的工作流程、技術規範或安全标準。以下為具體解釋:
基本定義
“違反”指不遵守法規、規程或行業标準(),例如未按照電力系統、機械操作等領域的運行規程執行任務,屬于典型違規行為()。
具體表現
包括但不限于:擅自更改操作步驟、忽略安全檢查、超負荷運行設備等。此類行為可能導緻安全事故或經濟損失()。
相關後果
根據違規嚴重程度,可能面臨内部處分。例如,造成300-1000元直接經濟損失時,可能被處以待崗等紀律處罰()。
曆史語境延伸
中文語境中,“違反”一詞的用法可追溯至漢代文獻,如王充《論衡》中“違反自然規律”的描述(),強調行為與既定規則的沖突性。
建議在實際操作中嚴格遵守規程,避免因違規導緻安全風險或法律責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