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icroprogramming architecture
微程式設計體系結構(Microprogrammed Architecture)是一種通過可編程微代碼實現中央處理器指令集功能的計算機設計方法。該體系結構的核心思想是将複雜指令分解為更基礎的微指令序列,并将控制邏輯存儲在專用的控制存儲器中。
該體系包含三個關鍵組件:
其數學表達可表示為: $$ begin{aligned} C{out} &= bigcup{i=1}^{n} mu Codei mu PC{next} &= begin{cases} mu PC + 1 & text{順序執行} mu Address & text{跳轉執行} end{cases} end{aligned} $$
在工業應用中,Intel 8086處理器通過微代碼實現了複雜指令的向下兼容(參見《Intel微架構技術白皮書》),IBM System/360則首創了跨系列兼容的微程式設計方案(Computer History Museum檔案記錄)。現代處理器雖多采用硬連線控制,但微程式技術仍在GPU指令調度和RISC-V擴展指令實現中發揮作用。
微程式設計體系結構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一種控制單元實現方式,主要用于複雜指令集(CISC)處理器的指令執行控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微程式設計通過存儲在控制存儲器中的微指令序列來解釋和執行機器指令。每個機器指令對應一段微程式,由多條微指令組成,這些微指令産生具體的控制信號以操作硬件部件。
特性 | 微程式控制 | 硬布線控制 |
---|---|---|
靈活性 | 高(通過修改微程式可升級指令) | 低(需重新設計電路) |
速度 | 較慢(需多次訪問控制存儲器) | 快(直接電路生成信號) |
適用場景 | CISC處理器(如x86) | RISC處理器(如ARM) |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