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xoconfiguration
extroversion
【化】 configuration
【醫】 configuration
外向構型是語言學構詞法中的核心概念,指詞或短語的語法功能由外部成分主導的構成方式。在漢英詞典中,它對應英語術語"exocentric construction",強調結構整體與内部成分之間的非歸屬關系。例如,漢語複合詞"冰箱"(由"冰"和"箱"構成但整體指制冷設備)與英語單詞"redhead"(指紅發人而非頭部本身)均屬于此類構型。
該理論最早由語言學家Leonard Bloomfield在1933年提出,其著作《語言論》将構型分為内向(endocentric)與外向(exocentric)兩大類型。現代漢語研究中,李行健團隊在《現代漢語構詞法研究》(2018)中指出,外向構型在動詞性偏正結構中尤為常見,如"投資"(動作行為)由"投"(動作)與"資"(對象)組合而成,但整體語義超越單個語素含義的總和。
權威詞典《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第3版特别标注了300餘個外向構型詞彙,例如"pickpocket"(扒手)雖包含"pocket"(口袋)但指代實施動作的主體。這類結構在跨語言比較中呈現顯著差異:漢語更傾向通過語義融合實現外向構型,而英語則常見于動賓結構的詞彙化過程。
“外向構型”可能指性格分類中的外向型特征或相關模型。結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其核心含義可歸納如下:
外向是性格類型的一種,最早由榮格提出,指個體的心理能量主要指向外部世界,表現為好交往、活潑開朗等特征。現代心理學常将其與DISC模型中的社交型、力量型等類型對應。
在經濟學中,“外向型”指面向外部市場的經濟模式(如外向型經濟)。但此用法與性格學中的定義不同。
4P性格模型将性格分為力量型(Power)、社交型(Popular)、和平型(Peace)、完美型(Perfect),其中社交型與外向特征高度重合。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模型或案例,可參考、、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