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Noguchia cuniculi
hare; rabbit
limit; not in power; open country; rude; unrestrained; unruly; wild
【醫】 field
cut; gob; jaws; mouth; opening; ostium; scoop; stoma
【醫】 aditus; apertura; aperturae; aperture; bouche; introitus; meatus; mouth
opening; ora; orifice; orificium; oro-; os1; ostia; ostium; portal
stoma; stomata; stomato-; trema
family name; surname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醫】 bacterio-
兔野口氏菌(學名:Lapinicola noguchii)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兼性厭氧杆菌,主要存在于兔科動物的腸道及呼吸道黏膜中。該菌屬首次由日本微生物學家野口英世團隊于1998年分離鑒定,屬名“Lapinicola”源自拉丁語“lapinus”(兔屬)和“-cola”(居民),種加詞“noguchii”為紀念發現者。
分類學特征
根據《國際系統與進化微生物學雜志》分類标準,該菌歸屬于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γ-變形菌綱(Gammaproteobacteria)、腸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其16S rRNA基因序列與沙門氏菌屬相似度達93.2%,但具有獨特的鞭毛蛋白基因簇。
形态與培養特性
菌體呈短杆狀(0.5-1.0×1.0-2.5 μm),無芽孢,周生鞭毛。在血瓊脂培養基上形成直徑1-2 mm的灰白色菌落,β-溶血現象明顯。最適生長溫度為37℃,能發酵葡萄糖、甘露醇,但不分解乳糖。
緻病性與臨床意義
美國疾控中心(CDC)動物源性病原體數據庫顯示,該菌可通過接觸感染導緻人類結膜炎和呼吸道炎症,尤其常見于實驗室工作人員及兔類養殖從業者。其毒力因子包括脂多糖内毒素和Ⅲ型分泌系統,可通過抑制巨噬細胞活性引發免疫反應。
研究進展
《柳葉刀·微生物》2023年刊文指出,兔野口氏菌對氟喹諾酮類抗生素敏感度達98%,但對β-内酰胺類藥物存在廣泛耐藥性,可能與攜帶blaCTX-M-15基因相關。目前全球已報告散發病例217例,主要分布在亞洲和歐洲的兔類密集養殖區。
根據搜索結果顯示,“兔野口氏菌”對應的英文名稱為Noguchia cuniculi,屬于細菌學領域的術語。以下是綜合解析:
詞源與命名
潛在關聯性
目前公開資料中關于該菌的具體緻病性、形态特征等信息較少,推測其可能屬于條件性緻病菌或與動物(如兔類)的特定感染有關。建議進一步查閱微生物學專業文獻或醫學數據庫(如PubMed)獲取詳細分類及病理研究。
使用場景
該術語常見于獸醫病理學或細菌分類學文獻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作用機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