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artificial dentition; denture
在口腔修複學領域,"托牙"是"義齒"的俗稱,特指用于替代缺失天然牙及相鄰組織的人工修複體。根據功能和設計差異,其英文對應術語及釋義如下:
可摘局部義齒(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RPD)
指患者可自行摘戴的局部假牙裝置,通過金屬卡環(clasps)或精密附着體(attachments)固定于剩餘天然牙上,恢複部分缺牙區的咀嚼功能與美觀。其結構包含人工牙、基托、連接體和固位體四部分。
全口義齒(Complete Denture)
適用于無牙颌患者,由樹脂基托與人工牙構成,依靠黏膜吸附力和大氣壓力固位。需根據患者颌骨形态定制,以恢複面部支撐與咬合功能。
《口腔修複學》(趙銥民著):
"托牙"即活動義齒,分為局部與全口兩類。其設計需遵循生物力學原則,避免基牙負荷過重及黏膜壓痛(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口腔醫學名詞》:
定義為"利用剩餘天然牙或黏膜作支持,通過卡環或基托固位的可摘修複體",強調其可逆性及便于清潔的特性(科學出版社, 2017)。
權威來源:
-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修複臨床技術操作規範》
- 國際口腔修複學會(ICP)術語标準(2020版)
“托牙”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基本含義(醫學領域)
指假牙(英文:denture),即用于替代缺失牙齒的人工修複體。該詞常見于口腔醫學領域,例如全口托牙、局部托牙等類型。
成語擴展(比喻義)
在成語“層式托牙”中,其含義引申為“層次分明、井然有序”。該比喻源于古代矯正牙齒時通過分層托舉調整牙齒位置的方法,後用于形容事物結構或邏輯的清晰性。
家具術語(特殊用法)
在明式家具中,“層式托牙”指椅子管腳枨與腳料交接處的分層牙子結構,常見于馬鞍座身扶手椅,具有裝飾與加固作用(注:此解釋來自低權威性網頁,需謹慎參考)。
提示:日常使用“托牙”時,通常指假牙;其他引申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涉及專業領域(如家具、文學),建議進一步查閱權威資料确認具體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