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easuring program quality
guage; measure; meterage; scale; survey
【化】 measurement
【醫】 measurement; mensuration; survey
【經】 calibration; take the gauge of
formality; ground rule; procedure; proceeding; process; program
【計】 P; problem determination aid; PROC; program; related channel program
【化】 sequence
【經】 program; sequence
mass; quality
【計】 Q
【化】 mass
【醫】 mass; quality
【經】 quality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測量程式質量"(Measurement of Program Quality)指通過系統性方法評估軟件開發過程中代碼、架構及執行效率的可靠性與優化程度。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功能性驗證(Functional Verification)
依據ISO/IEC 25010标準,程式需滿足預設需求,包括輸入輸出準确性、邊界條件處理能力,以及異常狀态下的穩定性。例如,航空控制軟件需通過DO-178C認證的測試用例覆蓋率驗證。
結構性指标(Structural Metrics)
采用McCabe複雜度或Halstead體積量等數學模型,量化代碼的可維護性。研究顯示,循環複雜度超過15的模塊缺陷率增加32%(《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2019)。
性能基準(Performance Benchmarking)
通過時間複雜度(如Big O notation)和内存占用率評估效率。例如,實時系統需滿足亞毫秒級響應,參考NASA JPL實驗室的航天器軟件标準。
權威文獻表明,綜合運用靜态分析工具(如SonarQube)和動态測試框架(如JUnit)可提升測量結果的客觀性(《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2021)。
“測量程式質量”是一個結合“測量”與“程式質量”的複合術語,通常指通過特定方法和标準對計算機程式的優劣程度進行評估。以下是詳細解釋:
簡言之,“測量程式質量”是一種确保軟件工程質量的實踐,通過量化評估提升程式的綜合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