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annealing color
退火色(Annealing Color)是金屬材料在退火工藝中因表面氧化反應形成的特征性色彩。該術語在工業制造和材料科學領域具有明确指向性,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方面解釋:
工藝關聯性定義
退火色特指金屬工件在退火爐内受控加熱冷卻過程中,表面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生成的彩色氧化膜。不同溫度區間會産生色譜變化,例如鋼件在280-350℃呈現藍色,銅合金在200-250℃顯示紫紅色調。這種顔色變化可作為工藝質量監控的視覺指标。
材料學功能特征
根據《材料表面工程手冊》,退火色層的厚度與金屬晶體結構重組程度正相關,其色彩序列(從淡黃到深藍)直接反映材料内部應力消除狀态。工程師常通過比色卡對照判定退火工藝完整性。
與自然氧化色的本質區别
美國材料試驗協會标準(ASTM B137)強調,退火色是受控工藝産物,其氧化層緻密度高于自然氧化層。例如鋁材退火色呈現均勻的彩虹光澤,而自然氧化則表現為灰白霧狀斑塊。
該術語在工程技術文件中的英文對譯存在語境差異:在熱處理領域多直譯為"annealing tint",而在質量檢測報告中更常用"tempering color spectrum"表述色階變化。
“退火色”是材料加工領域的專業術語,指金屬在退火過程中因表面氧化形成的特殊顔色。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形成機制
實際應用與影響
相關工藝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退火工藝參數與顔色對應關系,可參考材料科學相關文獻或行業标準文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