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interventricular furrow; intraventricular sulci
室間溝(Shìjiān Gōu)是心髒表面的重要解剖結構,其英文對應術語為Interventricular Groove 或Interventricular Sulcus。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中文定義與位置
室間溝指心髒表面分隔左、右心室的淺溝。它分為兩部分:
兩溝在心尖右側彙合形成心尖切迹 (Apical Incisure)。(來源:《格氏解剖學:臨床實踐的解剖學基礎》)
二、 英文術語解析
(來源: Terminologia Anatomica,國際解剖學名詞委員會)
三、 功能與臨床意義
室間溝内走行重要血管:
該結構是冠狀動脈搭橋術、心室起搏電極放置的重要解剖标志,其位置變化對診斷心室肥厚有參考價值。(來源:《心髒解剖與臨床》,人民衛生出版社)
四、 英文術語使用場景
在英文醫學文獻中:
心電圖(ECG)導聯定位常參考室間溝,如 "V3導聯置于前室間溝"(Lead V3 is placed at the 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groove)。(來源: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總結
室間溝是心髒表面分隔左右心室、容納冠脈血管的溝狀結構,其漢英對應清晰(室間溝 - Interventricular Groove/Sulcus),具有明确的解剖定位和臨床重要性。
室間溝是心髒表面的重要解剖結構,主要功能是分隔左右心室。根據的信息,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位置 室間溝位于心髒表面,分為前室間溝和後室間溝:
2. 結構與功能
3. 臨床意義 室間溝的形态變化可能提示心髒疾病,例如冠狀動脈阻塞導緻的血管異常走行。但其本身屬于正常生理結構,并非疾病名稱。
室間溝是心髒表面分隔心室的自然溝槽,與冠狀溝共同構成心髒表面分界,對維持心髒功能和臨床診療有重要意義。如需更專業的醫學圖解,建議參考解剖學教材或權威醫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