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uodenum
【醫】 dodecadactylon; duodeno-; duodenun
coronal; coronet; crest; hat; precede; put on a hat; the best
【計】 corona
【醫】 corona; coronae; crown; pileus; pilleus
十二指腸冠(Duodenal Bulb)是消化系統解剖學中的專業術語,指十二指腸的起始膨大部分,位于胃幽門與十二指腸降部之間,屬于小腸上段的關鍵結構。以下是詳細解析:
中英文術語對照
中文正式名稱為“十二指腸球部”或“十二指腸冠”,英文對應“Duodenal Bulb”或“Bulb of Duodenum”。該區域因黏膜形态類似冠狀結構而得名。
解剖位置與生理功能
十二指腸冠上接胃幽門,下連十二指腸降部,長度約5厘米。其黏膜層富含布氏腺(Brunner's glands),可分泌堿性黏液以中和胃酸,保護腸壁免受酸性食糜侵蝕。該區域也是食物從胃進入小腸的首個緩沖帶。
臨床醫學意義
該部位因直接接觸胃酸,成為消化性潰瘍的高發區。據《默克診療手冊》記載,超過80%的十二指腸潰瘍發生于此處。内鏡檢查時,醫生常通過觀察十二指腸冠黏膜狀态評估消化道健康狀況。
影像學特征
在X線鋇餐造影中呈現為三角形膨大陰影,醫學影像學教材《放射解剖學圖譜》描述其為“十二指腸壺腹樣結構”,具有識别消化道病變的定位價值。
關于“十二指腸冠”這一術語的解釋如下:
1. 術語辨析 根據現有醫學資料,标準解剖學中并無“十二指腸冠”的官方命名。推測該詞可能是對十二指腸起始部位的非專業表述,實際對應的是十二指腸球部(即上部)。該部位因在X光鋇餐造影中呈圓頂狀而得名。
2. 解剖特征
3. 功能特點 作為食物進入小腸的第一站,此處承擔着:
建議:在專業場景中推薦使用“十二指腸球部”等标準術語。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病理變化(如潰瘍形成機制),可參考消化内科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