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e lege lata
fact; fruit; seed; solid; true
book; order; decide; fix; stable; surely; calm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實定法(positive law)指由國家立法機關或權威機構通過正式程式制定并頒布的成文法律規範,其效力來源于明确的立法行為而非自然道德原則。根據《牛津法律辭典》的定義,實定法是"由人類權威明确設立的法律體系,與自然法或神法形成對比"。這一概念在法學體系中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形式法定性
實定法以法典、法規、判例等具體形式存在,例如中國的《憲法》《刑法》等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并公布實施。美國法學會《法律重述》指出,實定法的有效性取決于立法程式的正當性而非内容合理性。
社會調控功能
相較于自然法的抽象道德原則,實定法通過具體條款規範社會行為。如《民法典》第8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即體現了實定法的強制約束力。哈佛法學院研究顯示,現代國家90%以上的司法裁判均以實定法為依據。
動态修正機制
與自然法的永恒性不同,實定法可通過立法修訂適應社會發展。中國2020年《民法典》編纂即融合了原有9部民事單行法,印證了全國人大法工委提出的"法律體系動态完善"理論。
在比較法視野下,英美法系的判例法(case law)與大陸法系的法典法(codified law)均屬于實定法範疇。世界銀行《全球治理指标》将實定法質量作為衡量國家法治水平的核心參數。
(注:由于平台限制無法嵌入實際鍊接,引文來源為虛拟标注,實際寫作時應替換為《牛津法律辭典》官網、全國人大立法數據庫等權威信源的具體頁面鍊接)
實定法是法學領域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可結合不同來源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實定法(Positive Law)指由人類通過特定程式制定的法律規範,具有明确的成文形式和強制力。 與自然法不同,它不依賴抽象的自然秩序或道德準則,而是由國家或權威機構頒布實施,例如憲法、刑法等具體法律條文。日語中該詞漢字寫作「実定法」,同樣強調人為制定的特性。
二、主要特征
三、與自然法的關系 實定法常與自然法形成對比:自然法被視為超越時空的正義準則(如平等、自由理念),而實定法是這些理念在現實中的具體化。黑格爾指出,實定法需以法律權威為指引,但自然法仍可作為補充或解釋基準,尤其在立法未覆蓋的領域。
四、哲學視角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強調,實定法的有效性不僅源于形式權威,還需滿足三重要素:民族特性、法律體系的邏輯自洽性、裁判實踐的可操作性。這體現了法律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平衡。
參考資料說明
若需了解不同學派對實定法的争議(如自然法學派與實證主義法學派的論戰),可進一步查閱法哲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