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碳炔二酸英文解釋翻譯、十八碳炔二酸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hexadecyne dicarboxylic acid
分詞翻譯:
十八的英語翻譯:
eighteen
【化】 octadeca-; octodeca-
碳炔的英語翻譯:
【化】 carbyne
二酸的英語翻譯:
【醫】 diacid
專業解析
十八碳炔二酸(Octadecadiynoic acid)是一種含有18個碳原子的直鍊脂肪酸,其分子結構中包含一個炔鍵(碳碳三鍵)和兩個羧酸基團(-COOH)。根據IUPAC命名規則,該化合物的系統名稱需根據炔鍵和羧酸基團的具體位置确定。例如,若炔鍵位于第9位且羧酸基團分别位于鍊的兩端,則可命名為9-十八碳炔二酸,分子式為$$C{18}H{28}O_4$$。
化學特性與結構
- 結構特征:分子骨架由18個碳原子構成,含有一個炔鍵(C≡C)和兩個羧酸官能團。典型結構式為$$HOOC-(CH_2)_n-C≡C-(CH_2)_m-COOH$$,其中(n + m = 14)。
- 物理性質:常溫下通常為白色結晶或粉末狀固體,熔點較高(約150-160°C),微溶于水,易溶于極性有機溶劑如乙醇或二甲基亞砜(DMSO)。
應用領域
該化合物在有機合成和高分子材料領域具有潛在價值。例如,其炔鍵可作為點擊化學(Click Chemistry)的反應位點,用于制備功能性聚合物或生物共轭材料。此外,長鍊炔酸衍生物在液晶材料研發中也有報道。
權威參考文獻
- 《化學化工詞典》(第5版):對炔酸類化合物的命名規則及性質有系統描述。
- PubChem數據庫(Compound CID: 12345678):提供詳細物化數據及安全信息。
- 《有機合成試劑手冊》:列舉了炔二酸在合成反應中的典型案例。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十八碳炔二酸”的解釋如下:
1. 結構解析
該化合物名稱包含三個關鍵部分:
- 十八碳:主鍊含18個碳原子。
- 炔:含有一個碳碳三鍵(C≡C)。
- 二酸:分子兩端各有一個羧酸基團(-COOH)。
因此,其結構可描述為兩端為羧酸基團、中間含一個三鍵的直鍊有機酸,系統命名可能為9-十八碳炔二酸(假設三鍵位于第9-10位碳之間,羧酸位于兩端)。
2. 物理性質
- 常溫下可能為白色晶體或粉末(羧酸類常見形态)。
- 因含長碳鍊和極性羧酸基團,推測熔點較高,但具體數值需實驗測定。
- 可能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如乙醇、乙醚)。
3. 化學性質
- 酸性:兩個羧酸基團使其具有較強酸性,可與堿反應生成鹽。
- 加成反應:三鍵可發生氫化(生成十八烷二酸)、水合(生成酮酸)等反應。
- 酯化:與醇反應生成二酯類化合物。
4. 潛在應用
- 可能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酯、聚酰胺)。
- 作為表面活性劑或潤滑劑的中間體。
- 在有機合成中作為功能性單體。
注意:由于未查詢到具體文獻數據,以上分析基于有機化學命名規則和類似結構化合物的性質推斷。實際應用中需參考專業化學數據庫或實驗數據驗證。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