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ublingual saliva
【醫】 glandulae Rivini; Rivinus' glands; sublingual glands
saliva; slobber
【醫】 ptyalo-; ptysma; saliva; sialo-; sialon; slabber
舌下腺涎(sublingual gland saliva)是人體三對大唾液腺中舌下腺分泌的混合性液體,其英文術語在《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中被定義為"sublingual saliva",指由舌下腺細胞産生的黏液-漿液性分泌物。該腺體位于口腔底部舌系帶兩側黏膜深處,通過8-20條導管直接開口于口腔底部或彙入下颌下腺導管。
從生理功能角度,舌下腺涎含有黏蛋白、澱粉酶和溶菌酶等成分,具有潤滑口腔黏膜、輔助分解碳水化合物及抑制細菌生長的作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指出,舌下腺涎的黏蛋白濃度較其他唾液腺更高,這與其保護舌下神經血管束的特殊解剖位置需求密切相關。
在臨床醫學中,《Gray's Anatomy》特别強調舌下腺涎分泌異常可能引發涎石症或黏液囊腫。世界衛生組織(WHO)口腔健康報告顯示,約3%的唾液腺疾病與舌下腺功能紊亂直接相關,其診斷需結合唾液腺造影和生化檢測。
舌下腺涎可以拆解為“舌下腺”和“涎”兩部分理解,以下是綜合解釋:
舌下腺是人體三大唾液腺之一(另兩個為腮腺、颌下腺),位于口腔底部舌下襞的深面,呈扁平狀,左右各一。它是三對唾液腺中最小的一對,由多個腺泡和細導管組成,分泌的唾液以黏液為主,較為黏稠。
“涎”即唾液(俗稱口水),由唾液腺分泌,主要功能包括:
舌下腺分泌的唾液具有以下特性:
若舌下腺出現炎症或囊腫,輕症可通過口腔清潔自愈,嚴重時需就醫治療。
總結來說,“舌下腺涎”指舌下腺分泌的黏液性唾液,是維持口腔功能的重要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