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射頻脈沖英文解釋翻譯、射頻脈沖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電】 r-f pulse; radio-frequency pulse

分詞翻譯:

射頻的英語翻譯:

【計】 radio frequency; RF
【醫】 radio frequency

脈沖的英語翻譯:

impulse; pulse
【計】 pulse
【化】 pulse
【醫】 pulse

專業解析

射頻脈沖(Radio Frequency Pulse)指在射頻(Radio Frequency, RF)頻段内發射的短暫電磁能量爆發,通常表現為高頻交流電流或電磁場的短時振蕩信號。其核心特征是通過周期性開關控制,産生高頻率、窄脈寬的電磁波序列。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物理特性

  1. 漢英對照

    • 中文:射頻脈沖(Shèpín Màichōng)
    • 英文:Radio Frequency Pulse (RF Pulse)

      來源:IEEE标準術語庫(IEEE Std 100)

  2. 物理參數

    • 頻率範圍:30 kHz–300 GHz(國際電信聯盟定義)
    • 脈寬(Pulse Width):納秒(ns)至毫秒(ms)量級,決定時間分辨率
    • 占空比(Duty Cycle):脈沖持續時間與周期的比值,影響能量累積效應

二、工作原理與技術應用

  1. 電磁場激發

    通過天線或線圈施加交變電流,産生時變磁場($vec{B}(t) = B_0 cos(omega t)$),使目标原子核發生磁共振(如MRI中的質子進動)。

  2. 核心應用領域

    • 醫學成像(MRI):90°或180°射頻脈沖翻轉核自旋磁矩,生成弛豫信號

      例:T1加權像使用短TR/TE的射頻序列

    • 無線通信:5G毫米波雷達通過脈沖突發實現高精度測距($Delta d = frac{c cdot tau}{2}$)
    • 量子計算:超導量子比特操控依賴精确的微波脈沖(~5 GHz)

三、權威定義參考

  1. 國際标準

    “射頻脈沖是受限時間内的射頻能量發射,其頻譜寬度反比于脈沖持續時間。”

    —— 《IEEE微波理論與技術彙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2. 醫學影像标準

    “在MRI中,射頻脈沖需滿足拉莫爾頻率條件:$f = frac{gamma}{2pi} B_0$,其中γ為旋磁比。”

    —— 美國放射學院(ACR)MRI技術指南

四、典型參數示例

應用場景 中心頻率 典型脈寬 峰值功率
醫用1.5T MRI 63.87 MHz 1–10 ms 1–20 kW
5G毫米波雷達 28/39 GHz 100 ns 10–100 W
核磁共振波譜 300–900 MHz 2–50 μs 50–500 W

注:技術參數來源于《Principles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2023修訂版)及3GPP TS 38.101協議。

網絡擴展解釋

射頻脈沖是一種特定頻率(通常為300-500kHz)的間歇性電信號,通過精準控制能量輸出實現不同領域的應用。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一、定義與基礎特性

射頻脈沖通過開關控制射頻信號的發射間隔形成,具有以下特點:

二、醫療領域的應用

主要用于慢性疼痛治療(如帶狀疱疹神經痛、三叉神經痛):

  1. 作用機理:
    • 通過45V電壓、20ms持續電流調節神經ATP代謝和離子通道功能
    • 抑制C纖維痛覺傳導,而非破壞神經結構
  2. 技術優勢:
    • 微創介入,并發症少
    • 治療過程無痛感,術後恢複快

三、MRI成像中的關鍵作用

在磁共振成像中,射頻脈沖通過以下方式發揮作用:

四、與傳統射頻的區别

特征 脈沖射頻 傳統射頻
溫度控制 ≤42℃(非破壞性) 高溫(神經損毀)
作用機制 電信號調節神經功能 熱效應導緻組織損傷
臨床應用 慢性疼痛、神經調節 腫瘤消融等破壞性治療

注:以上信息綜合自醫療和影像學領域的權威研究,具體臨床應用需遵醫囑。更多技術細節可參考綿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和MRI基礎原理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