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lutonate
plutonium
【醫】 plutonium; pu
【機】 phthalate
钚酸鹽(plutonate)是含钚氧酸根的一類無機化合物,其化學通式通常表示為PuO₃²⁻或PuO₄³⁻。這類化合物由钚元素(原子序數94)與氧結合形成陰離子,并通過離子鍵與金屬陽離子(如鈉、鉀)結合構成鹽類結構。
化學性質
钚酸鹽中的钚主要以+5或+6氧化态存在,例如六價钚形成的钚酸根離子PuO₂²⁺可與堿性金屬形成Na₂PuO₄型化合物。其晶體結構常呈現層狀或八面體配位形式,這與鈾酸鹽有相似性,但因钚的放射性更強,穩定性顯著降低。
應用與安全
钚酸鹽在核燃料後處理工業中作為中間産物存在,但實際應用受限于钚的高毒性和α輻射特性。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指出,钚化合物操作需遵循《放射性物質安全标準》中的B類防護要求,包括封閉式手套箱與遠程操控設備。
權威參考
钚酸鹽是指含有钚(Plutonium)的含氧酸根離子(如PuO₃⁻、PuO₄²⁻等)的鹽類化合物,屬于放射性金屬鹽。以下是詳細解釋:
钚酸鹽遵循“某酸根+金屬陽離子”的命名規則。例如,若钚形成類似硫酸根(SO₄²⁻)的含氧酸根(如PuO₄²⁻),其對應的鹽可能為Na₂PuO₄(钚酸鈉)。钚的常見氧化态為+4、+5、+6,不同價态對應不同酸根結構:
钚酸鹽是钚的含氧酸鹽,化學性質複雜且危險性高,其研究與應用局限于核能領域。如需具體化合物信息,建議查閱核化學專業文獻或權威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