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殺蟲劑英文解釋翻譯、生物性殺蟲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biopesticide
分詞翻譯:
生物的英語翻譯:
being; biota; creature; life; living beings; organism
【化】 biology
【醫】 bio-; living being; organism
殺蟲劑的英語翻譯:
insecticide; pesticide; rodenticide; helminthic; vermifuge
【化】 insecticide
【醫】 pesticide
專業解析
生物性殺蟲劑(Biological Insecticide)是指利用生物活體(微生物、植物、動物等)或其代謝産物來防治害蟲的一類制劑。其核心特征是通過生物間的相互作用(如寄生、捕食、毒殺)實現對目标害蟲的控制,區别于傳統化學合成殺蟲劑。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與核心特征
-
漢英對照定義
- 中文:生物性殺蟲劑(Shēngwù xìng shāchóngjì)
- 英文:Biological Insecticide / Bio-insecticide
- 核心解釋:來源于自然界的生物體或其衍生物,通過特異性作用機制(如病原微生物感染、植物源毒素幹擾神經傳導、天敵捕食)靶向殺滅或抑制害蟲種群。
-
作用機制分類
- 微生物源:如蘇雲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産生的晶體毒素破壞害蟲腸道;
- 植物源:除蟲菊酯(Pyrethrin)、魚藤酮(Rotenone)等植物提取物幹擾害蟲神經系統;
- 天敵生物:寄生蜂、捕食性螨蟲等直接捕食或寄生害蟲。
二、權威機構定義與标準
-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定義為“通過生物活性物質(微生物、植物成分、信息素等)控制害蟲的制劑,需符合環境安全與靶标特異性标準”。
- 美國環保署(EPA):
強調其“天然來源特性”及“低非靶标生物風險”,需通過生态毒理學評估方可注冊。
- 中國農業農村部:
在《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 393-2020)中将其列為A級綠色食品優先選用藥劑。
三、關鍵優勢與科學依據
- 環境兼容性
生物性殺蟲劑在環境中易降解(如Bt毒素在土壤中半衰期僅3-7天),顯著降低水體與土壤殘留風險。
- 靶标特異性
例如杆狀病毒(Baculovirus)僅感染特定鱗翅目幼蟲,對傳粉昆蟲(蜜蜂、蝴蝶)安全。
- 抗藥性管理
多作用機制可延緩害蟲抗性發展,被WHO推薦為抗性治理策略之一。
四、典型應用與規範
- 作物保護:Bt制劑防治棉鈴蟲、小菜蛾,用量為100-200克/公頃(中國農科院植保所指南);
- 衛生防疫: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用于蚊蟲生物防治(WHO瘧疾控制項目案例);
- 有機農業:符合歐盟EC 834/2007有機标準,允許在有機種植中使用。
參考文獻來源
- FAO《生物防治産品國際标準》(2023修訂版)
- EPA《生物農藥登記指南》(Document 712-C-23-001)
- 中國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 393-2020)
網絡擴展解釋
生物性殺蟲劑是一種利用生物或其代謝産物防治害蟲的環保型農藥,其定義、分類及特點可歸納如下:
一、定義與作用機制
生物性殺蟲劑通過微生物(細菌、真菌)、昆蟲病毒或植物提取物等生物活性成分,以胃毒、觸殺、抑制發育等方式控制害蟲。例如蘇雲金杆菌(Bt)通過産生伴孢晶體毒素破壞害蟲腸道,導緻其死亡。
二、主要分類
- 微生物類
- 真菌殺蟲劑:如白僵菌、綠僵菌,通過寄生或毒素觸殺害蟲。
- 細菌殺蟲劑:以蘇雲金杆菌為代表,專一性殺滅鱗翅目幼蟲。
- 昆蟲病毒類:如核型多角體病毒,特異性感染害蟲并破壞其生理功能。
- 植物源類:如魚藤酮,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殺蟲成分。
三、核心優勢
- 環境友好:低毒性、無殘留,對非目标生物影響小。
- 抗藥性低:作用機制多樣,害蟲不易産生耐藥性。
- 可持續性:部分種類可自然繁殖,延長防治周期。
四、局限性
- 起效較慢:需2-3天顯效,適合預防性使用。
- 穩定性差:易受溫度、紫外線等環境因素影響。
五、典型應用
主要用于蔬菜、果樹等經濟作物,防治鱗翅目幼蟲(如菜青蟲、棉鈴蟲)、地下害蟲(如蛴螬)及蚜蟲等。
如需更詳細案例或行業前景分析,可參考(極高權威性)及(行業報告)。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