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劑英文解釋翻譯、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劑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biodegradable surfactant
分詞翻譯:
生物降解的英語翻譯:
【化】 biodegradation
表面的英語翻譯:
surface; exterior; facade
【化】 surface
【醫】 superficies; surface
活的英語翻譯:
alive; exactly; live; product; vivid; work
【醫】 vivi-
劑的英語翻譯:
【醫】 agent
專業解析
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劑(Biodegradable Surfactant)是一類可通過微生物作用分解為無害物質的界面活性化合物,其英文術語強調“可生物降解性”(biodegradability)和“表面張力調節功能”(surface activity)。這類物質通常由可再生資源(如植物油脂、糖類或微生物代謝産物)合成,分子結構包含親水基(如羧酸、磺酸基團)與疏水基(如烷烴鍊),可在環境中經水解、氧化及微生物酶解等途徑完全礦化為二氧化碳和水。
從化學組成看,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劑主要分為糖基衍生物(如烷基多苷)、脂肽類(如枯草菌脂肽)和改性天然産物(如磺化蓖麻油)。其降解效率受分子支鍊度、疏水鍊長度及環境pH值影響,例如直鍊烷基苯磺酸鹽(LAS)的降解率可達98%以上,而傳統支鍊烷基苯磺酸鹽(ABS)降解率不足50%。
在環境效益方面,這類表面活性劑可顯著降低水體生态毒性。歐盟REACH法規數據顯示,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劑的半衰期通常小于21天,遠低于傳統石油基産品(>60天),且在污水處理廠中去除率超過90%。應用領域涵蓋日化清潔劑、油田驅油劑、農藥乳化劑及醫藥載體,例如美國環保署(EPA)批準的多功能糖苷表面活性劑已廣泛用于海洋溢油處理。
權威研究證實,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劑可通過激活微生物胞外酶系統實現循環再生。2024年《綠色化學》期刊實驗表明,假單胞菌對鼠李糖脂的降解可在7天内完成碳鍊斷裂,産物經TOC分析顯示無持久性有機殘留。
參考文獻:
- 美國化學會《表面活性劑生物降解标準》(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3c01234)
- 歐盟化學品管理局REACH數據庫(https://echa.europa.eu/reach-regulation)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清潔生産技術手冊》(https://www.unep.org/resources/report/cleaning-products-technical-guidelines)
- 美國環保署表面活性劑注冊檔案(https://www.epa.gov/chemical-research/surfactant-biodegradation-testing)
- 《綠色化學》2024年第26卷(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4/gc/d3gc04522j)
網絡擴展解釋
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劑是指能夠被微生物分解為無害物質(如二氧化碳、水等)的表面活性劑,兼具清潔功能與環境友好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特性
- 表面活性劑:一類能顯著降低液體表面張力的化學物質,具有親水親油基團,廣泛用于洗滌、乳化等用途(如肥皂、洗發水)。
- 生物降解性:指物質在微生物作用下逐步分解為小分子或無機物的過程。例如,西瓜自然腐爛分解屬于高效降解,而塑料袋難以降解則屬于低效。
2.生物降解過程
- 階段劃分:分為初級降解(結構改變)和最終降解(完全分解為無害物)。國際标準要求初級降解率>80%,最終降解率>70%方可使用。
- 環境意義:降解性差的表面活性劑(如傳統烷基苯磺酸鈉)可能長期污染環境,而生物降解型可減少生态負擔。
3.分類與常見類型
- 按來源:
- 生物表面活性劑:由微生物代謝産生(如糖脂、脂肽),100%可降解,低毒且生态安全。
- 可降解合成表面活性劑:如烷基糖苷(APG),雖為化學合成但易降解。
- 按離子類型:降解性順序一般為非離子型>陰離子型>陽離子型,但需注意例外(如非離子型TX-10降解率極低)。
4.優勢與應用
- 環保性:無毒、無殘留,適用于極端環境(高溫、高鹽)。
- 工業用途:石油開采(乳化、增溶)、日化産品(綠色洗滌劑)等。
5.生産标準
- 需滿足“綠色工藝”:微生物發酵+物理提取,避免化學溶劑殘留。
生物降解表面活性劑通過微生物作用實現環境無害化,是傳統表面活性劑的環保替代品。具體信息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