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and-furnace cracking
【機】 sand
【機】 leaven
furnace; kiln; stove
【醫】 furnace
【化】 decomposition; fragmentation; pyrolysis
砂子爐裂解(Sand Bath Cracking)是石油化工領域的一種熱裂解技術,指在高溫條件下利用砂子作為熱載體和傳質介質,将重質烴類分解為輕質烯烴(如乙烯、丙烯)的工藝過程。該技術通過砂子的循環流動實現熱量高效傳遞,適用于處理重油、渣油等高粘度原料。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核心定義
中文"砂子爐"對應英文"fluidized sand-bed reactor"(流化砂床反應器),"裂解"譯為"thermal cracking"或"pyrolysis"。《石油煉制工藝手冊》指出,該技術本質是"高溫非催化裂解反應",反應溫度通常控制在750-850℃。
工藝原理
砂子既是熱載體也是反應介質,通過燃燒室加熱至赤紅狀态後進入反應器,與原料油接觸時發生裂解反應。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AIChE)的《流态化工程原理》詳細描述了砂粒流态化帶來的強化傳熱特性,其熱效率比管式爐提升約30%。
産物特征
主要生成乙烯(20-25wt%)、丙烯(15-18wt%)等低碳烯烴,同時副産富含芳烴的裂解油。中國石化出版社《乙烯生産技術》數據顯示,相比傳統蒸汽裂解,砂子爐對重油原料的烯烴選擇性提高5-8個百分點。
技術演進
該工藝起源于德國BASF公司1949年開發的"砂子爐法",後經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改進,開發出兩段流化床反應系統。國際能源署(IEA)《替代裂解技術評估報告》将其列為重油深加工的重要可選方案。
砂子爐裂解是一種利用砂子作為載熱體的烴類裂解工藝,主要用于生産乙烯等化工原料。以下是詳細解釋:
砂子爐裂解(Sand Cracking)是以天然砂(粒徑0.4~1.2mm)為循環載熱體,通過流化床反應器實現烴類原料(如原油、重油等)高溫裂解的過程。該工藝通過熱砂與原料接觸傳遞熱量,促使大分子烴類裂解為小分子烯烴(如乙烯、丙烯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砂子爐裂解的具體工藝流程或技術參數,可參考化工專業文獻或行業技術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