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unbalanced output
在電氣工程與電力系統領域,"不平衡輸出"(unbalanced output)指三相交流系統中各相電壓或電流幅值、相位角不一緻的狀态。根據IEEE Std 1159-2019标準定義,當三相系統的正序分量、負序分量或零序分量不滿足對稱條件時即形成不平衡狀态。該現象常見于負荷分配不均的配電網絡,例如單相大功率設備集中接入某相線路,或變壓器繞組阻抗差異導緻相位偏移(《電力系統分析》第5章,清華大學出版社)。
英國工程理事會注冊工程師John D. McDonald在《Electric Power Substations Engineering》中指出,超過2%的電壓不平衡度會導緻三相感應電機效率下降15%-20%,并加速絕緣老化。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61000-2-2标準規定公共電網電壓不平衡度限值為2%,工業電網為3%。實際測量中可通過對稱分量法計算負序分量占比,公式為:
$$ varepsilon_u = frac{U_2}{U_1} times 100% $$
其中$U_1$為正序電壓,$U_2$為負序電壓。該計算方法被收錄于中國國家标準GB/T 15543-2008《電能質量 三相電壓不平衡》。
不平衡輸出是一個在不同領域具有多重含義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需結合應用場景:
指系統或環境中輸出結果的分布或數量存在顯著不均衡現象。例如數據系統中部分節點負載過高,而其他節點閑置,可能導緻資源浪費、性能下降等問題。
基本概念
通過接口類型區分:
性能差異
不平衡輸出因信號路徑與屏蔽層共用,易受電磁幹擾,傳輸距離較短(一般<10米);平衡輸出通過相位抵消原理抑制幹擾,適合長距離傳輸(可達百米級)。
選擇輸出方式需考慮場景需求:短距離民用場景(如家庭影院)可不平衡輸出降低成本;專業錄音、舞台音響等長距離高要求場景建議采用平衡輸出。
注:更多技術參數可參考電子工程手冊或專業設備說明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