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mare's-tail
【醫】 cedar; Cunninghamia sinensis
leaf; foliage; frondage; part of a historical period
【醫】 foil; Fol.; folia; folium; frond; leaf; lobe; lobi; lobus; petalo-
phyllo-
alga; algae; literary embellishment
【機】 alga; algae
杉葉藻(學名:Hippuris vulgaris)是一種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在漢英詞典中對應的英文名稱為"mare's tail"或"common mare's-tail"。該植物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形态特征
杉葉藻莖直立,高20-60厘米,表面光滑。葉片呈線形,6-12枚輪生于莖節處,長度約1.5-2.5厘米,形似杉樹針葉,因此得名。花小而不明顯,單生于葉腋,雌雄同株;果實為核果,内含1粒種子。
生境分布
主要生長于北半球溫帶至寒帶地區的淡水湖泊、沼澤及緩流水域,在中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西北及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濕地。
藥用價值
全草可入藥,傳統醫學認為其具有清熱解毒、止血消腫的功效。現代研究顯示其含有多酚類化合物和黃酮苷成分,但臨床應用需在專業指導下進行。
文化象征
在藏族文化中被稱為"洛瓊",被視為高原濕地生态系統的指示物種,其輪生葉序結構常被用作佛教壁畫中"生命輪回"的象征元素。
杉葉藻(學名:Hippuris vulgaris L.)是杉葉藻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無毛,莖直立且常呈紫紅色,高度可達150厘米。其葉片條形,輪生,分為沉水型和挺水型兩種形态:沉水葉細長柔軟,挺水葉較短而挺直。花期在6月,花小且無花瓣,單生于葉腋,果實為核果狀,光滑窄長。
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内蒙古、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多生長于淺水、沼澤或溪流沿岸,適應性強,喜日光充足環境,也能在疏陰條件下存活。
杉葉藻全草可入藥,性味苦、微甘、涼,歸肝、腎、胃經。具有涼血止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常用于治療高熱煩渴、腸胃炎症、肺結核咳嗽等症。藏藥典籍中記載其可清肺熱、肝熱,外用可研末止血。
作為濕地常見物種,杉葉藻對維持水生生物多樣性有重要作用。其莖葉柔嫩,可作禽類、魚類飼料,具有一定經濟價值。
“杉葉藻”在漢語中也作為成語使用,比喻事物繁茂、蓬勃發展,源自南朝《世說新語》,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象或事業興盛。
提示:如需更全面的植物分類或藥用配伍信息,可參考中國科學院藏藥研究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