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commercial
商品(shāngpǐn)是經濟學與貿易領域的核心概念,其漢英詞典定義及多維解析如下:
基礎定義與英譯
商品指通過勞動創造、用于交換或出售的物品或服務。《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為交換而生産的勞動産品”,對應英文“commodity”或“goods”。牛津漢英詞典強調其交易屬性,解釋為“an article of trade or commerce”(交易物品)。
分類體系
根據《經濟學原理》(曼昆)的分類标準,商品可分為:
該分類在中國《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亦有對應體現。
經濟屬性
商品具有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雙重屬性(馬克思《資本論》)。其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并通過市場價格波動實現交換。世界貿易組織(WTO)将商品貿易與知識産權共同列為全球貿易體系的支柱。
法律界定
中國《民法典》第126條明确商品的物權歸屬原則,《産品質量法》規定生産者對商品安全性的法定責任。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則通過ISO 9001等認證體系規範商品質量。
商品是指為交換而生産的勞動産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的雙重屬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概念
商品是為交換而生産的勞動産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強調其本質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産品”,而現代經濟學擴展為“用于交換的使用價值”,包括自然資源等非勞動産品(如土地)。
關鍵屬性
商品的概念隨社會發展演變。恩格斯指出,隻有為他人消費而生産的私人産品才成為商品。現代會計學中,商品特指企業外購或加工後用于銷售的物品。
如需進一步了解商品的經濟學意義,可參考馬克思主義理論或現代經濟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