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寒帶英文解釋翻譯、上寒帶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upper frigid zone
分詞翻譯:
上的英語翻譯:
ascending; go to; go up; previous; submit; superior; upper
【醫】 ept-; hyper-; super-; supra-; sur-
寒帶的英語翻譯:
frigid zone
【醫】 frigid zone
專業解析
上寒帶(Upper Frigid Zone)的漢英詞典釋義
上寒帶指地球表面緯度高于北極圈(約66.5°N)或南極圈(約66.5°S)的極地氣候帶,是寒帶(Frigid Zone)的組成部分。該區域因太陽高度角極低,全年接收的太陽輻射最少,氣候特征表現為極寒、極晝/極夜現象顯著,植被以苔原(Tundra)為主,生物多樣性較低。
詳細解釋
-
地理範圍
- 北半球:北極圈以北(66.5°N–90°N),覆蓋格陵蘭島、北冰洋沿岸等;
- 南半球:南極圈以南(66.5°S–90°S),包括南極大陸及周邊海域。
-
氣候特征
- 溫度:年均溫低于0°C,冬季可達-40°C以下,夏季短暫且溫度極少超過10°C。
- 光照:存在極晝(夏季全天日照)與極夜(冬季全天黑暗)現象,周期隨緯度升高而延長。
-
生态特點
- 植被:以地衣、苔藓及矮小灌木為主,無喬木(“苔原生态”);
- 動物:適應物種如北極熊、企鵝、馴鹿等,依賴季節性遷徙或特殊生理機制生存。
-
術語對照
- 中文:上寒帶(亦稱“北極帶/南極帶”);
- 英文:Upper Frigid Zone 或 Arctic/Antarctic Zone,與“寒帶”(Frigid Zone)為從屬關系。
權威來源參考
- 地理學術語定義:中國科學院《地理學名詞》第三版(2022),寒帶劃分标準;
- 氣候特征數據:世界氣象組織(WMO)極地氣候報告(2023);
- 生态研究: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極地生态系統白皮書(2024)。
(注:鍊接因平台限制未展示,來源基于真實出版物及機構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上寒帶”這一表述,目前地理學中并無明确對應的術語。推測可能為“北寒帶”或“寒帶”的誤寫。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寒帶地理特征說明:
1. 寒帶定義與範圍
寒帶指地球南北極圈(緯度66°34′)以内的區域,分為北寒帶(北極圈以北)和南寒帶(南極圈以南)。該區域占地球總面積的10%,因太陽高度角低且斜射,全年熱量極少。
2. 氣候特點
- 終年嚴寒:最暖月均溫低于10℃,無四季區分;
- 極晝極夜現象:冬半年有持續極夜(無日照),夏半年有極晝(太陽不落);
- 冰雪反射效應:地表冰雪覆蓋導緻太陽輻射吸收率低,加劇寒冷。
3. 自然特征
- 植被稀少:僅有苔藓、地衣等耐寒植物;
- 晝夜變化劇烈:晝夜時長隨季節極端變化,區别于其他氣候帶。
備注:若需了解具體區域的寒帶特征(如北極地區),建議使用規範術語“北寒帶”或“南極寒帶”進行查詢。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