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of light intolerance
在漢英詞典體系中,“不耐光的”對應英文術語為“non-lightfast”,指物質在光照作用下發生化學分解或物理變質的特性。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維度:
化學穩定性
物質分子結構受紫外線或可見光激發後易産生降解反應,常見于有機顔料、天然纖維染料。例如普魯士藍顔料在日照下會逐漸褪色,該現象被記錄于《牛津藝術與材料術語詞典》。
應用領域界定
文物保護領域使用“ISO 105-B02:2014”國際标準檢測材料耐光等級,将暴露200小時後色差ΔE>3的物質歸類為不耐光材料。制藥工業中光敏性藥品需采用棕色玻璃包裝,該規範收錄于《中國藥典》通則0902條款。
檢測方法論
加速老化試驗采用氙弧燈模拟全光譜日照,通過分光光度計量化色牢度變化值。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 D4303标準規定,三級以下耐光度判定為不耐光。
“不耐光”是一個跨領域使用的詞彙,通常指物質或生物體對光線敏感、易受光照影響的性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在化學和材料科學中,“不耐光”指物質(如某些化學試劑、染料、藥品等)在光照條件下容易發生分解、變質或失去原有功能,對應的英文為photolabile。例如,部分藥品需要避光保存以防止有效成分降解。
在醫學上,“不耐光”可描述人體對光線的異常敏感反應,如:
該詞也用于描述生物體的特性,例如:
提示:若涉及藥品或疾病症狀,建議咨詢專業醫師或藥劑師,避免自行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