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杉木(學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中國特有的重要用材樹種,在漢英詞典中對應"China Fir"或"Chinese Fir"的譯名。該樹種屬于杉科(Taxodiaceae)常綠喬木,樹高可達30米,胸徑可達2.5米。其樹皮呈灰褐色,縱向深裂,葉片革質線形,螺旋狀排列,球果卵圓形具鱗片狀苞片。
根據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編纂的《中國植物志》記載,杉木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包括雲南、四川、貴州、湖南等16個省份,垂直分布在海拔800-2000米之間。其木材具有紋理通直、結構均勻、耐腐性強等特點,被廣泛用于建築、橋梁、家具制造及造紙工業。
國家林業局2019年發布的《中國主要樹種目錄》指出,杉木人工林面積已達1300萬公頃,占全國人工林總面積的24%,年木材産量超過2000萬立方米。其根系發達的水土保持功能,使其成為南方紅壤區生态修複的首選樹種。在傳統文化中,杉木因其挺拔形态被賦予"正直"的象征意義,宋代詩人陸遊曾有"杉桧森森天造夜"的詩句描述其群落景觀。
“杉木”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杉木指杉樹的木材,是杉科杉木屬常綠大喬木的統稱,學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其名稱在部分方言中也被稱為“沙木”或“沙樹”。
形态特征
生長環境
杉木為亞熱帶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較弱,主要分布在中國及越南。
“杉”為多音字:
如需進一步了解杉木的藥用或工藝細節,可參考植物學專著或林業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