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trace interval
【計】 sweep trace
【計】 GAP; separation distance; space between
【化】 spacing; step
【醫】 interval; spacing
在電子工程和顯示技術領域,"掃描線間距"(Scan Line Pitch)是一個描述圖像顯示精度的核心參數,其漢英對照定義及應用如下:
指相鄰兩條掃描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單位為毫米(mm)或微米(μm)。該參數決定了顯示設備(如CRT顯示器、液晶面闆)在垂直方向上的像素密度,直接影響圖像分辨率和清晰度。
掃描線是電子束或光栅在屏幕上逐行移動形成的軌迹。間距越小,單位面積内可容納的掃描線越多,顯示細節越精細。例如:
分辨率關聯性
掃描線間距 ( d ) 與垂直分辨率 ( N ) 和屏幕高度 ( H ) 的關系為:
$$ d = frac{H}{N} $$
間距越小,垂直分辨率越高(來源:《現代顯示技術》,科學出版社)。
顯示質量影響
依據國際标準IEC 62341-6,掃描線間距需通過顯微成像或激光幹涉儀測量,公差控制在±0.5μm以内以保證顯示一緻性(來源:國際電工委員會官網)。
權威參考來源:
- IEEE Xplore電子圖書館(顯示系統術語标準)
- 國際信息顯示學會(SID)技術報告
- IEC 62341《有機發光二極管顯示器件測試方法》
掃描線間距的定義因應用領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主要解釋及對應場景:
在CT掃描中,掃描間距(層間距)指相鄰掃描層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具體表現為:
在圖形學算法(如動态開點線段樹)中,掃描線間距指相鄰掃描線之間的垂直距離。其作用包括:
不同領域對“掃描線間距”的命名可能相同,但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例如,CT中關注層間關系,圖形學中側重算法覆蓋範圍,工業應用中則涉及路徑規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