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chromatic vision; color sensation; color sense; color vision
色覺(Color Vision)指人眼辨别不同波長光線的能力,是視覺系統對色彩的分辨和感知功能。其核心機制依賴于視網膜上的錐狀細胞,這些細胞包含對不同波長敏感的光色素,共同形成對顔色的識别能力。
視網膜中存在三種錐狀細胞,分别對短波(藍光,約420-440nm)、中波(綠光,約530-540nm)和長波(紅光,約560-580nm)敏感。光線刺激這些細胞後,信號經視神經傳遞至大腦視覺皮層,最終整合為色彩感知(來源:《生理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臨床常用石原色闆(Ishihara Plates)進行篩查。色覺能力對交通運輸(信號識别)、藝術設計、醫學檢驗(組織染色判讀)等領域具有關鍵影響(來源:國際照明委員會CIE技術報告)。
注:色覺形成符合三色理論(Young-Helmholtz理論),其數學模型可表示為:
$$
S(lambda) = k int_{lambda} I(lambda) V(lambda) dlambda
$$
其中 $V(lambda)$ 為相對視敏函數,$I(lambda)$ 為光譜輻射功率。
色覺是生物體通過視覺系統感知和區分不同波長光線的能力,屬于視覺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1. 生理基礎 人類色覺主要依賴視網膜上的視錐細胞,包含三種對紅(約564nm)、綠(約534nm)、藍(約420nm)光敏感的感光色素。通過這三種細胞的組合反應,大腦可識别約100萬種顔色。
2. 色覺形成過程 光線進入眼睛→視錐細胞受刺激→電信號傳遞至視神經→大腦枕葉視覺皮層解析顔色信息。此過程涉及物理(光波)、化學(感光色素)和神經處理的綜合作用。
3. 色覺異常類型
4. 檢測與應用 常用石原氏色覺檢測圖進行篩查。色覺對現代生活至關重要,影響交通信號識别、藝術設計、電子顯示技術(如RGB色彩模式)等領域。
擴展知識 部分動物具備超常色覺:螳螂蝦有12種光感受器,蝴蝶可見紫外線,而大多數哺乳動物是二色視者。人類色覺在靈長類中屬于高度進化特征,可能與果實識别需求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