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ternary system
三元系(Ternary System)作為跨學科術語,其漢英詞典釋義需結合具體學科背景進行解析。以下是基于權威學術領域的兩種主要定義方向:
1. 組合數學領域 在離散數學中,三元系指由三個元素組成的組合結構,典型代表為「施泰納三元系」(Steiner Triple System)。該概念由瑞士數學家雅各布·施泰納于1853年提出,定義為滿足任意兩個元素恰好出現在唯一三元組中的集合系統。例如包含7個元素的STS(7)系統可構建7個三元組,該模型在實驗設計學和密碼學中有重要應用。
2. 材料科學領域 在相圖研究中,三元系特指由三種獨立組分構成的物質體系,如Fe-Cr-Ni合金系統或NaCl-KCl-MgCl₂熔鹽體系。根據《材料熱力學》(David R. Gaskell著)定義,這類系統的相平衡需用三維立體模型表示,其組分濃度通常采用吉布斯三角形進行圖示化表達。
漢英對照核心概念
權威參考文獻:
“三元系”在不同學科領域中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在相圖分析領域,三元系指由三種獨立組分構成的物質系統。例如:
搜索結果中提到的科舉制度“三元”(解元、會元、狀元)或農曆“三元”(年、月、日之始)屬于曆史或傳統文化範疇,與科學術語“三元系”無直接關聯。
科學領域的“三元系”強調三組分相互作用及相平衡,而科舉/農曆的“三元”是符號化概念,需根據上下文區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三元體系的相圖分析方法,可參考材料科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