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Bloch's scale
cloth; fabric
【建】 cloth
conspicuous; grand; hertz
【化】 hertz
【醫】 hertz
family name; surname
mark; sign
【醫】 guide; mark; marker; scale
布洛赫氏标(Bloch's Law)是視覺生理學中描述光刺激時間與強度關系的感知阈值定律。該理論由瑞士生理學家埃米爾·布洛赫(Emil Bloch)于1885年提出,其核心内容為:當光刺激的持續時間小于100毫秒時,人眼的感知阈值由光強度(I)與作用時間(t)的乘積決定,即滿足公式:
$$ I times t = k $$
其中k為常數。當刺激時間超過100毫秒時,阈值僅取決于光強度。這一原理在眼科臨床檢查、顯示技術亮度調節以及視覺神經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應用,例如用于評估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視覺敏感度。
國際權威醫學數據庫PubMed Central(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及《視覺研究》(Vision Research)期刊均收錄了該定律的神經機制研究。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在2023年發表的《時間整合在視覺感知中的作用》論文中,通過腦電波實驗驗證了布洛赫氏标的生理基礎。
“布洛赫氏标”這一術語在不同學科領域可能存在不同解釋,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醫學領域(可能譯名)
根據的翻譯信息,“布洛赫氏标”對應的英文為“Bloch's scale”,可能與醫學領域的某種測量标度或分類标準相關,但具體定義未在搜索結果中詳細說明。由于該網頁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查閱專業醫學詞典或文獻确認。
物理學領域(可能混淆術語)
提到的“布洛赫定理”(Bloch's theorem)是固體物理學中的核心理論,由物理學家弗洛德·布洛赫(Felix Bloch)于1928年提出。該定理描述了周期性晶體中電子波函數的特性,即波函數可表示為平面波與周期性函數的乘積,奠定了能帶結構研究的基礎。此處“标”可能是“定理”的誤譯或表述差異。
注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