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three-plus-one address instruction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三加一地址指令”是一種特定類型的機器指令格式,其名稱直接描述了指令中地址字段的數量和功能。以下是基于計算機專業術語的詳細解釋:
“三地址”部分
指指令顯式包含三個操作數地址:
典型形式:指令 目标地址, 源地址1, 源地址2
(例:ADD R1, R2, R3
表示 R2 + R3 → R1)
“加一地址”部分
指隱含的第四個地址,通常為程式計數器(PC)。該地址不直接出現在指令編碼中,但控制單元自動将其用于:
處理器讀取指令後,根據三個顯式地址獲取操作數并執行運算,結果存入目标地址。同時,PC自動更新指向下一條指令,形成“三顯式地址 + PC”的協同工作模式。
顯式三地址減少了對累加器等隱含寄存器的依賴,提升編程靈活性;PC的隱含管理簡化了指令流控制。
早期RISC架構(如MIPS)和部分CISC指令集采用類似設計,例如乘法指令MUL Rd, Rs1, Rs2
隱含依賴PC實現流水線推進。
類型 | 地址數量 | 特點 | 示例指令 |
---|---|---|---|
零地址指令 | 0 | 操作數全部隱含(棧操作) | PUSH , POP |
一地址指令 | 1 | 單操作數+隱含累加器 | INC AX |
二地址指令 | 2 | 源操作數兼作目标地址 | ADD AX, BX |
三加一地址 | 3+1 | 三顯式地址+隱含PC | ADD R1, R2, R3 |
Hennessy, J.L., & Patterson, D.A. (2017).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6th ed.). Morgan Kaufmann.
Elsevier鍊接(需機構訪問權限)
IEEE Std 610.12-1990: Glossary of Computer Architecture Terms.
IEEE Xplore(定義指令格式分類)
A Dictionary of Computer Science (7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Reference(檢索"address instruction"詞條)
注:術語“三加一地址指令”在學術文獻中較少獨立使用,更多作為描述性表述。實際體系結構設計中,需結合具體指令集手冊(如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确認實現細節。
“三加一地址指令”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一種指令格式,主要用于描述指令中操作數的尋址方式。其核心特點如下:
指令中包含三個顯式操作數地址和一個隱含地址:
ADD R1, R2, R3
表示 R2 + R3 → R1
,其中 R1、R2、R3 為三個顯式地址。ADD R1, R2
表示 R1 + R2 → R1
)。若需進一步驗證具體體系結構中的實現細節,建議參考計算機組成原理教材(如《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或相關處理器手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