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parotidean
parotid
【醫】 external salivary glands; glandulae Parotis; parotid; parotid glands
腮腺(parotid gland)是人體最大的唾液腺,位于耳廓前下方和下颌後窩處,左右各一。其英文對應詞為parotid gland(/pəˈrɒtɪd ɡlænd/),源自希臘語 parōtís(意為“耳旁的”)。以下從解剖結構、功能及臨床關聯三方面詳解:
位置
腮腺分布于面部兩側,上緣接近顴弓,下緣至下颌角,前緣覆蓋咬肌表面,後緣達乳突及胸鎖乳突肌前緣。其主導管(Stensen's duct)開口于上颌第二磨牙頰黏膜處。
來源:格雷氏解剖學(Gray's Anatomy)标準描述
結構特征
為漿液性腺體,外包緻密結締組織被膜,腺體内含面神經分支及颞淺動靜脈。腺體分淺、深兩葉,面神經穿行其間形成外科手術标志。
流行性腮腺炎(Mumps)
由副黏病毒引發的病毒感染,特征為腮腺腫痛,可伴睾丸炎或腦膜炎。WHO定義為疫苗可預防疾病。
來源:世界衛生組織(WHO)疾病指南
腮腺腫瘤
80%為良性(如多形性腺瘤),惡性者需病理分型(如黏液表皮樣癌)。面神經保護為手術關鍵。
來源: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NCI)腫瘤分類标準
幹燥綜合征(Sjögren's syndrome)
自身免疫性疾病,緻腮腺淋巴細胞浸潤及唾液分泌減少,需血清抗SSA/SSB抗體檢測确診。
術語對照:
- 中文:腮腺
- 英文:parotid gland
- 拉丁語:glandula parotidea(國際解剖學術語TA2編碼: A05.1.02.002)
注:以上醫學定義參考全球公認的解剖學術語體系(Terminologia Anatomica)及權威機構臨床指南,内容符合循證醫學标準。
腮腺是人體最大的一對唾液腺,左右對稱分布于面頰兩側,具有分泌唾液、輔助消化等重要功能。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解剖位置與形态
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以耳垂為中心,上至顴弓,下至下颌角後下方,前至咬肌後部淺面,後鄰胸鎖乳突肌。其形态呈不規則楔形,適應周圍骨骼(如下颌骨、颞骨)結構。約38%的人存在副腮腺,位于顴弓下方,與腮腺主導管相連。
生理功能
腮腺分泌的唾液含澱粉酶和黏液素,可分解食物中的澱粉并潤滑口腔。唾液通過腮腺導管排入口腔,導管開口于上颌第二磨牙對應的頰黏膜處。
臨床相關疾病
常見疾病為腮腺炎,包括細菌性(紅腫熱痛、化膿)和病毒性(如流行性腮腺炎)。後者可能引發腦膜炎、睾丸炎等并發症。
結構特點
腮腺内部有面神經、血管穿行,手術時需注意保護神經。腺體分淺深兩部,以下颌骨後緣或面神經叢為界。
如需更全面的解剖學細節或疾病信息,可參考醫學百科及專業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