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aemisch's operation; Saemisch's section
塞米施氏手術(Sämisch's operation)是眼科領域用于治療角膜潰瘍或感染性角膜疾病的經典手術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切除病竈區域的角膜組織,形成局部凹陷以促進愈合,同時減少病原體擴散風險。該手術名稱源自德國眼科學家August Sämisch(1831-1893),他在1870年代首次系統描述了這一術式。
該手術主要適用于以下三種臨床場景:
标準操作包含三個技術要點:
現代臨床應用中,該術式已逐步被闆層角膜移植術取代,但在醫療資源有限地區仍作為控制感染、保存眼球的應急手段。世界衛生組織《眼病防治指南》建議,實施後需配合系統抗生素治療至少14天。
關于“塞米施氏手術”的解釋如下:
1. 術語來源與定義 該術語音譯自英語“Saemisch's operation”,是以德國眼科醫生埃德溫·西奧多·塞米施(Edwin Theodor Saemisch,1833-1909)命名的醫學手術。主要應用于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眼科領域。
2. 手術用途 根據曆史文獻推測,該手術可能用于治療角膜潰瘍或感染性疾病。典型操作包括在角膜緣處切開排膿,以緩解眼内壓并促進愈合(具體操作需以現代醫學資料為準)。
3. 現代應用 隨着醫學發展,該傳統術式已逐漸被更精細的顯微手術和抗生素療法取代,但在醫學史研究中仍具參考價值。
注意:由于當前可查證的權威資料有限(當前唯一來源為低權威性詞典條目),建議通過醫學專業數據庫或眼科史文獻獲取更詳細信息。如需了解臨床相關手術,請咨詢專業眼科醫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