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棒狀杆菌英文解釋翻譯、乳棒狀杆菌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Corynebacterium lacticum
分詞翻譯:
乳的英語翻譯:
breast; breed; milk
【化】 milk
【醫】 galact-; galacta-; galacto-; lac; lact-; lacto-; milk
棒的英語翻譯:
bar; mallet; stick; wand; good
【化】 bar; rod
狀的英語翻譯: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醫】 appearance
杆菌的英語翻譯:
bacili
【醫】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專業解析
乳棒狀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是乳酸杆菌屬(Lactobacillus)中的一種重要益生菌,其名稱在漢英詞典中具有明确的微生物學定義和應用背景。
1. 學名釋義與分類地位
- 中文名: 乳棒狀杆菌(直譯自拉丁學名,強調其形态和屬類)或更常用“嗜酸乳杆菌”。
- 英文名: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詞源解析:
- “Lacto-”:源自拉丁語“lac”(奶),指該菌能發酵乳糖産酸。
- “-bacillus”:源自拉丁語“bacillum”(小棒),描述其典型的杆狀形态。
- “acidophilus”:源自拉丁語“acidus”(酸)和希臘語“-philos”(喜愛),意為“嗜酸的”,指其在酸性環境中生長良好。
- 分類: 屬于厚壁菌門(Firmicutes)、芽孢杆菌綱(Bacilli)、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屬(Lactobacillus)。根據最新的分類學修訂,部分菌株可能被重新歸類,但L. acidophilus作為一個種名仍被廣泛認可和使用。
2. 生物學特性
- 形态: 革蘭氏陽性(Gram-positive),杆狀(棒狀),通常成單、成對或短鍊排列。不形成芽孢,無鞭毛,不運動。
- 代謝: 專性同型發酵菌,通過糖酵解途徑将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主要轉化為乳酸(乳酸産量高)。嗜酸,最適生長pH值通常為5.5-6.0,能在較低pH值(如4.0)下存活。兼性厭氧。
- 栖息地: 天然存在于人類和動物的胃腸道(尤其是小腸)、口腔及陰道等部位。也常見于發酵食品(如酸奶、泡菜)中。
3. 功能與應用(益生菌特性)
乳棒狀杆菌(嗜酸乳杆菌)是最重要和研究最廣泛的益生菌之一,其健康益處包括:
- 維持腸道健康: 通過産生乳酸、過氧化氫和細菌素等物質抑制有害菌(如某些大腸杆菌、沙門氏菌)生長;競争性占據腸道粘附位點;幫助維持腸道微生态平衡。
- 促進消化吸收: 産生乳糖酶,幫助乳糖不耐受人群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參與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K)的合成。
- 增強免疫功能: 刺激腸道相關淋巴組織(GALT),調節免疫細胞活性,增強機體免疫力。
- 維護泌尿生殖健康: 在陰道中,通過産酸維持酸性環境,抑制緻病菌(如念珠菌)過度生長,預防陰道感染。
- 其他潛在益處: 可能有助于降低膽固醇、緩解某些腹瀉(如抗生素相關腹瀉、旅行者腹瀉)、改善過敏症狀等,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
4. 常見來源
乳棒狀杆菌(嗜酸乳杆菌)常見于:
- 發酵乳制品: 如特定配方的酸奶、酸乳飲料、某些奶酪。
- 益生菌補充劑: 作為單一菌種或與其他益生菌複配,制成膠囊、粉劑、片劑等。
- 部分發酵植物食品。
權威參考資料來源:
- 微生物學分類與命名: 《伯傑氏系統細菌學手冊》(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s of Archaea and Bacteria) - 微生物分類的權威參考。
- 益生菌功能與健康效應: 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for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 ISAPP) - 發布益生菌定義、指南和科學共識。
- 臨床應用與研究: 世界胃腸病學組織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 WGO) 全球指南、美國胃腸病學協會 (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 - AGA) 技術評論等 - 提供益生菌在消化系統疾病中應用的循證建議。
網絡擴展解釋
乳棒狀杆菌(Corynebacterium lactis)是棒狀杆菌屬(Corynebacterium)中的一種細菌。根據現有資料及棒狀杆菌屬的共性,其特性可歸納如下:
-
分類與形态特征
乳棒狀杆菌屬于革蘭氏陽性杆菌,菌體形态呈杆狀且一端或兩端膨大呈棒狀()。其細胞排列不規則,可能帶有異染顆粒(染色後着色較深的結構)。
-
生理特性
需氧或兼性厭氧,能夠分解糖類并産酸(如乳酸),但通常不産氣()。部分棒狀杆菌可能産生外毒素,但乳棒狀杆菌是否具有緻病性需進一步研究。
-
生态與功能
推測其可能與乳制品環境或哺乳動物(如乳腺、皮膚等)相關。例如:
- 部分棒狀杆菌寄生于人體黏膜(如鼻腔、咽喉),作為條件緻病菌存在();
- 分解乳糖等糖類的特性可能使其在發酵過程中發揮作用()。
-
潛在應用與風險
若存在于乳制品中,可能參與發酵或導緻腐敗;若寄生于動物體内,可能引發乳腺炎等疾病,需結合具體菌株分析。
注意:目前公開資料中未明确提及“乳棒狀杆菌”的具體定義,以上信息基于棒狀杆菌屬的共有特征推測。建議通過微生物學數據庫(如NCBI)或專業文獻确認其學名及詳細特性。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