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苁蓉英文解釋翻譯、肉苁蓉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herba cistanches
分詞翻譯:
肉的英語翻譯:
flesh; meat; pulp
【醫】 caro; flesh; kreo-; sarco-
專業解析
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是一種寄生性草本植物,中文别稱“沙漠人參”,英文名稱為“Desert Broomrape”或“Cistanche”。其拉丁學名為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列于列當科(Orobanchaceae)植物分類下,具有圓柱形肉質莖稈和鱗片狀葉片,高度可達40-160厘米,花期呈穗狀花序,花色淡黃或紫紅。
核心釋義與特征
-
藥用價值
肉苁蓉被《中國藥典》收錄為補益類藥材,傳統中醫認為其味甘、鹹,性溫,歸腎、大腸經,主治陽痿、不孕、腰膝酸軟及腸燥便秘。現代研究表明,其活性成分如苯乙醇苷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疲勞及神經保護作用(來源:《中國藥典》2020版)。
-
生态特性
肉苁蓉為專性寄生植物,依賴梭梭樹(Haloxylon ammodendron)或紅柳(Tamarix spp.)根部獲取營養,分布于中國西北沙漠地區(如内蒙古、新疆)、蒙古及中亞幹旱地帶,生長于海拔225-1150米的沙丘或半固定沙地。
-
保護與利用
因過度采挖及生境破壞,野生肉苁蓉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中國實施人工栽培技術以平衡資源利用與生态保護(來源:CITES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肉苁蓉是一種具有重要藥用和生态價值的中藥材,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詞源與名稱由來
- 讀音與字形:“苁”字正确讀音為cōng(而非cóng),因其藥性“從容和緩”而得名。
- 别名:又稱大芸、金筍、沙漠人參等,因滋補功效顯著且多産于沙漠地區得名。
二、植物學特征
- 科屬與形态:列當科肉苁蓉屬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莖肉質,呈扁圓柱形,表面密被鱗葉,斷面有波狀環紋;地下生長為主,高可達160厘米。
- 生态習性:寄生在梭梭或白梭梭根部,依賴宿主獲取養分,喜幹旱沙漠環境,主産于内蒙古、新疆等地。
三、藥用價值
- 性味歸經:性溫,味甘、鹹,歸腎經、大腸經。
- 核心功效:
- 補腎壯陽:改善腎陽虛引起的陽痿、不孕、腰膝酸軟等;
- 潤腸通便:緩解老年體虛便秘,促進腸道蠕動;
- 調節免疫:增強抵抗力,抗疲勞,延緩衰老。
- 應用曆史: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曆代補腎方劑中使用頻率最高。
四、生态保護現狀
- 瀕危等級: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因過度采挖及環境破壞被列為瀕危物種。
- 保護措施:需合法采挖,部分産區已實施人工培育,以減少對野生資源的依賴。
五、文化背景
- 曆史地位:古代西域進貢朝廷的珍品,成吉思汗時期被視為“神物”。
- 民間傳說:傳說肉苁蓉吸盡大地精華,導緻土地沙漠化,凸顯其珍貴性。
如需更深入信息,可參考來源網頁(如、5、8等)中的詳細描述。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