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 melting temperatur
fuse; melt; smelt
temperature
【化】 temperature
【醫】 T; temperature
熔溫度在漢英詞典中的标準對應術語為melting point(熔點),指物質從固态轉變為液态的特定溫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熔溫度(Melting Point)指在标準大氣壓(101.325 kPa)下,固态物質與其液态達到熱力學平衡時的溫度。此時固、液兩相共存,物質吸收熱量(熔化熱)但溫度保持不變。
例如:
相變平衡
熔點是固-液相變平衡點,與凝固點(freezing point)數值相同,但過程方向相反。
公式表達:
$$ Delta G_{text{fus}} = 0 quad text{(固液兩相吉布斯自由能相等)} $$
壓力依賴性
熔點隨壓力變化,多數物質熔點隨壓力升高而上升(如冰因高壓融化的例外現象)。
純度判定
純淨物有固定熔點,混合物則存在熔程(melting range)。例如:99.9%的錫熔點為232°C,含雜質時降至200–230°C。
“熔溫度”這一表述可能存在用詞偏差,正确的術語應為“熔點”或“熔化溫度”。以下是綜合解釋:
熔點(Melting Point)是指晶體物質在特定壓力下從固态轉變為液态的溫度,此時固液兩相可共存且溫度保持不變。例如,冰在标準大氣壓下的熔點為0℃。
物質類型影響
壓力相關性
熔點會隨外界壓力變化,例如高壓下冰的熔點可能低于0℃。
聚合物的特殊性
結晶型聚合物(如聚乙烯)的熔融溫度範圍較寬(通常10-20℃),因其分子鍊排列不完全規則。
“熔”在物理化學中指固體受熱轉化為液态的過程,漢字本義與高溫熔化金屬等材料相關。因此“熔化溫度”可作為熔點的同義表述,但更常用于工程或材料領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