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溶膠(sol)是膠體體系的一種常見形态,指固體微粒分散在液體或氣體介質中形成的穩定分散系統。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定義,溶膠的分散相粒子直徑通常在1納米至1微米之間,其動力學穩定性依賴于布朗運動或靜電排斥作用(來源:IUPAC術語庫,https://goldbook.iupac.org/terms/view/S05747)。
從漢英詞典角度解析:
詞義對照:中文“溶膠”對應英文“sol”,詞源為拉丁語“solutio”(溶液)。該術語在1892年由英國化學家Thomas Graham首次系統描述,用于區分膠體與晶體溶液(來源:Merriam-Webster詞典,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sol)。
分類特征:
典型應用:
溶膠是一種膠體分散體系,其核心特征是分散相(即溶質)以微小顆粒形式均勻分布于分散介質中。以下從定義、分類、特性及轉化等方面詳細解釋:
溶膠是由直徑在1-100納米 的固體微粒或液滴(分散相)懸浮于液體、氣體或固體介質(分散介質)中形成的膠體系統。例如,矽溶膠是二氧化矽微粒分散于水中的液态膠體。
根據分散介質的不同,溶膠可分為三類:
溶膠具有以下典型物理化學性質:
溶膠可通過化學凝聚法(如矽溶膠制備)或機械分散法生成。當溶膠失去穩定性(如電荷中和或溶劑層破壞),膠體粒子會聚沉形成半固态的凝膠。
溶膠在工業中用途廣泛,例如:
溶膠是介于溶液和粗分散體系之間的特殊狀态,其微觀結構和性質在材料科學、環境工程等領域有重要研究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