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白喉菌素英文解釋翻譯、溶白喉菌素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diphtheriolysin
分詞翻譯:
溶的英語翻譯:
dissolve
白喉菌素的英語翻譯:
【醫】 diphtherin
專業解析
溶白喉菌素(英文:Diphtheria Toxin),是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産生的一種強效外毒素。它是白喉這種嚴重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緻病因子。
詳細解釋:
-
本質與作用機制:
- 溶白喉菌素是一種由tox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毒素。
- 其作用機制獨特且緻命:它通過特異性結合細胞表面的受體(如肝素結合表皮生長因子前體,HB-EGF)進入宿主細胞。
- 進入細胞後,毒素的A亞基(催化亞基)會不可逆地修飾并失活延長因子2(EF-2)。EF-2是蛋白質合成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子。
- 抑制EF-2的功能導緻宿主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完全停止,最終引發細胞死亡和組織壞死。這種對細胞基本功能的破壞是其毒性的核心。
-
病理作用:
- 在白喉感染中,細菌通常在咽喉部定植,産生溶白喉菌素。
- 毒素作用于局部粘膜組織,引起強烈的炎症反應、組織壞死和纖維蛋白滲出,形成特征性的灰白色“假膜”。這種假膜覆蓋在扁桃體、咽部甚至氣管和支氣管上,可能導緻呼吸道阻塞,危及生命。
- 毒素也可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毒血症),隨血流擴散至全身,損害心肌、神經、腎髒等遠端器官,引起心肌炎、神經麻痹(如軟腭麻痹、眼肌麻痹、肢體麻痹)和腎功能障礙等嚴重并發症,是白喉緻死的主要原因。
-
免疫與預防:
- 溶白喉菌素具有很強的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産生抗毒素抗體(抗毒免疫)。
- 白喉疫苗(如白喉-破傷風-百日咳聯合疫苗,DTaP/Tdap)的核心成分就是經過甲醛處理脫毒後的溶白喉菌素,稱為“白喉類毒素”。接種疫苗後,人體産生針對該毒素的保護性抗體,能有效中和毒素,預防白喉發病。
溶白喉菌素是白喉杆菌分泌的關鍵毒力因子,通過阻斷宿主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導緻細胞死亡和組織損傷。它在局部引起假膜形成,在全身則導緻多器官(尤其是心髒和神經)的嚴重損害。基于其抗原性制備的白喉類毒素疫苗是預防白喉的有效手段。
來源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溶白喉菌素”這一術語,目前未搜索到明确的專業定義或相關研究資料,可能存在以下情況需注意:
-
術語準确性
- 該詞可能是“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的誤寫。白喉毒素是由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産生的外毒素,由β-噬菌體基因編碼,可抑制宿主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導緻組織損傷。
- 另一種可能是與“溶菌酶”(Lysozyme)混淆。溶菌酶是一種能分解細菌細胞壁的酶,但并非白喉杆菌特異性。
-
相關概念補充
- 白喉抗毒素:用于中和毒素的抗體,屬于被動免疫治療藥物。
- 抗生素治療:如青黴素可殺滅白喉杆菌,但需與抗毒素聯合使用。
-
建議
- 請确認術語的拼寫或來源是否準确。
- 若涉及醫學研究,建議參考權威微生物學文獻或咨詢專業機構。
由于信息不足,無法提供更詳細解釋。建議補充上下文或核實術語來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